1月8日,記者在貴安新區高鐵站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站房內外一片火熱景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鋪設地磚。
作為貴安新區最大的公共基礎設施,高鐵站項目一直備受關注。自2016年3月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始終保持著緊鑼密鼓的施工狀態。目前,高鐵站站房工程已完成施工總量的95%,正在開展站房裝飾階段收尾工作和站房正立面維護結構收尾工作。高鐵站紅色屋頂也已亮相,雛形初現。
高鐵站項目亮點多多。在高鐵站東廣場,多個鋼化玻璃采光罩淺埋地下。據介紹,這個“導光管采光系統”可以采集太陽光,再通過內部裝置將光線均勻導入旅客通道及中央大廳。“采光罩是2018年12月開始埋設的,截至目前已經埋設了將近200多個。”中鐵十七局工程人員嚴侃侃說,在埋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水處理,防止滲透現象發生導致內部導光組件短路,影響導光效果。
據悉,導光管采光系統可完全取代白天的電力照明,能提供至少10個小時的照明時間,光照亮度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節,日常也無需維護,能有效節能,每年大約可節省19萬元。下沉廣場的導光管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旅客通道的導光管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中央大廳的導光管面積約為900平方米。貴安高鐵站使用采光罩的數量是貴州省在建項目中最多的。
不僅如此,高鐵站東廣場還是新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面積最大的廣場,約有6.8092萬平方米。降雨時,雨水通過透水鋪裝進入排水系統內,通過排水槽匯集至出水井,再接入雨水花園滲蓄礫石層內。當水位超過地面排水溝進水孔時,雨水溢流進入廣場排水溝系統,匯集后進入雨水花園種植層,多余的水通過雨水花園溢流系統進入市政雨水管網。
“在海綿建設中,我們重點使用透水鋪裝、防護虹吸排水系統等新材料,保障使用過程中不會對土壤和地下水滲透任何有害物質,滲水率可達95%。即使長期在-30攝氏度~80攝氏度的環境中使用,也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具有極強的耐久性。”嚴侃侃說,高鐵站項目的海綿建設從2018年8月開始施工,目前施工進度為防護虹吸排水施工完成70%,礫石鋪裝完成40%。
據統計,整個東廣場的雨水儲蓄面積可達8136立方米,回用雨水的儲水面積達424立方米,雨水回用處理經過專業設備進行過濾和紫外線消毒,可用于廣場綠化澆灌和站房內廁所沖洗,最大程度利用自然資源。
據悉,高鐵站項目總建筑面積達6.06萬平方米,總投資12.3億元,是集高鐵、地鐵、公交車、出租車以及長途汽車無縫換乘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共設有14個站臺、28條軌線。高鐵站項目一期站房建筑面積61000平方米,長約281米、寬約181米(含高架候車廳及落客平臺)、高約42米,出站通廊寬56米;貴安站站房設置地上三層,地下二層,局部設置夾層,總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