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日益惡化,通用汽車、克萊斯勒面臨全球倒閉危險。而究竟誰來接盤,之前日本豐田呼聲很高,同時,部分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也打起了接盤主意。
1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向記者透露,國內上汽、東汽等國內大型裝備企業有意接手部分資產。
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也指出,金融危機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形成了倒逼。大量低附加值企業在產業洗牌中淘汰出局是一種必然,經過這輪洗牌,國內裝備制造業將出現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而在歐美制造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中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阻力更小,未來一兩年可能出現一批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進行國際化并購的成功案例。
“在并購路徑上,中國企業可以從并購通用的配套產業和在華合資公司開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業務發展執行總監金建認為。
行業洗牌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裝備制造業正陷入嚴重的衰退危險。
“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張相木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制造業論壇2008年會”上指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數據顯示,1至9月,機械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部分產品甚至出現負增長。汽車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增幅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整車出口出現同比和環比雙下滑局面。
此外,我國工業總產值增幅已連續4個月下滑,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從6月份的16%大幅回落到8.2%,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
“裝備制造業后續訂單在急劇下降,面臨嚴重下滑趨勢。”張相木說。據悉,最近幾個月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機床、發電設備、重型機械等產品新增訂單銳減。
以上電集團為例,9月份生產的國內火電設備訂單只有去年同期的6%進入10月,船舶市場出現“停滯”狀態,當月承接新船訂單不足今年月平均接單量的10%,甚至出現撤單現象。
同時,企業資金鏈緊張,這成為一些企業倒閉的直接原因。由于市場需求萎縮,造成企業產成品大量積壓,應收賬款增加,資金周轉困難。同時因裝備制造業當前面臨產品價格下跌和消化高價庫存原材料的雙重壓力,企業利潤普遍下降。
“總體上看,我國裝備制造業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是全局性的,遭受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張相木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中國裝備業的歷史積累或可成為行業面臨多方壓力的一個有力支撐。
近年來,中國裝備業迅猛發展,其增長深度高于制造業,成為拉動國門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7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總產值達到11.94萬億元,占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的33.77%,并超過日本、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惡劣的環境已經對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形成了倒逼機制”,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說,大量低附加值企業在產業洗牌中淘汰出局是一種必然,同時中國制造業將出現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
產業升級和轉移
“在裝備制造業面臨衰退危險的同時,金融危機的倒逼和全球制造業的重新布局,將推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金建認為,“金融危機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的機會。”
“大的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來臨,一些大的投資集團都已經找到了中國這個避風港。”金建透露,“德勤的一些原來搞金融投資的客戶,現在正在考察在中國投資實力,其中不乏裝備制造業。他們看中制造業穩定增長的盈利機會。”
而這些現在準備轉移過來的企業,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大都是加工技術水平比較高的產業,國際資本愿意將這些產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像中國這樣基地。
“產業正在悄悄轉移”,金建舉例說,福特汽車現在面臨破產危險,其提出來把它們原來配套的加工業轉移出來,或者讓中國企業做配套服務。
lg電子常務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泳勖亦認為,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此次金融危機既是“危難”和“危險”:經濟環境的惡化、購買力的下降,對于競爭力不強的制造業企業會帶來很大的困難和生存壓力同時也是“機會”、“機遇”,因為相對于金融、投資等行業,制造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有競爭力的制造企業將會有相對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樣動蕩的經濟環境下,正是利用人民幣升值的有利形勢,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形成自主核心競爭力、完成產業升級、做大做強的“黃金時機”。
海外并購契機
眾所周知,自美國次貸危機形成以來,汽車成為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
通用第三季度虧損高達42億美元,共消耗69億美元現金,如今現金流僅剩162億美元。福特當季營業損失達29.8億美元,消耗現金77億美元,接近其現金總量的30%。此外,克萊斯勒也在加速消耗現金,并稱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援助或無法實現重組,以現有現金水平克萊斯勒的運營將無法挺過2009年上半年。
身陷經營危機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想請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出資購買其部分資產,以緩解資金嚴重不足問題。但豐田管理層目前對收購持慎重態度。
面對通用的無助和豐田的徘徊,中國裝備制造企業似乎有了插一腳的機會。
“目前美國汽車制造業正處在極度困境之中,這正是中國資本'抄底’美國汽車制造業的時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專家表示,“之前已有長豐汽車宣布參與競購通用汽車旗下悍馬品牌的先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亦認為,整體并購美國裝置制造的工廠生產“對于中國企業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運營能力和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把“一匹病馬醫成死馬”。
據悉,在全球汽車業萎靡的同時,通用中國仍然取得較大幅度增長。據通用中國市場部總監瑪嘉莉稱,與去年同期相比,通用下屬5個品牌汽車在華銷量增長超過10%。瑪嘉莉女士認為,通用在中國市場發展得很好,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完全能滿足上海通用和歐寶品牌的獨立發展。通用汽車歐寶品牌總監陳雯欣介紹稱,目前,通用中國構建了以雪佛蘭、別克為主流低端,歐寶、薩博、凱迪拉克為小眾高端的產品發展矩陣。
此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海通用前三季度的銷量為30.24萬輛,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0.78萬輛,在銷量排行榜上次于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
金建指出,可以從并購通用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或者配套產業開始。而通用方面也不愿意破產,出賣部分資產換取流動資金是其現實的考慮。從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的能力來看,從并購部分資產開始,并購在中國的合資工廠是現實的選擇。選擇整體性的全面并購,因為整合的風險將加大,從既有案例來看,也鮮有成功。
作者:徐雅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