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中小企業一樣,今年以來,安徽省鳳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面臨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的壓力,人民幣升值也給產品出口帶來了不利影響,總的算下來,成本大約上升了30%,這大大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但鳳形公司效益不但沒有下滑,利潤反而同比增長20%。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鳳形公司是如何做到利潤不降反升的呢?
首先靠挖潛。近年來,鳳形公司一直堅持對生產工藝進行創新改造,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如鳳形公司以廢鋼為原料,但固體廢渣和工業廢水排放卻為零,每噸鑄件能耗不到國內平均值的一半;在對生產線的改造中,他們先后獲得26項國家專利;原來一年生產3萬噸鋼球需要4000多人,如今一年生產7萬多噸只要1000多人,一條生產線只有20多名工人。
“技術領先一步,產品就能領先一步,市場空間就能開闊一分。”鳳形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陳宗明道出了第二條秘訣。
耐磨材料號稱“工業糧食”,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采掘、水泥、冶煉、發電等行業的耐磨介質,通過它不斷撞擊,將礦石研磨成末,然后用于生產。國際上對耐磨鋼球的質量指標主要通過硬度和韌性來衡量。中國的國家標準硬度指標一般為56~58度,目前國際上頂尖產品的硬度指標也沒有超過62度。
但鳳形公司通過不斷研發創新,在國際耐磨材料行業率先攻克了技術難關,先后研制出“鳳形一號”超硬高鉻合金鑄球、“鳳形二號”高碳多元素合金鋼球新產品,將普通高鉻球的平均硬度提高到64~66度,落球沖擊疲勞次數≥12000次,破碎率控制在0.5%以下,這幾項技術指標均居世界領先水平。
因此,今年以來,鳳形公司的產品雖然先后8次上調價格,但仍然備受用戶的青睞。因為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其產品還給客戶帶來更高的效益。如中鋼集團赤峰金鑫礦業有限公司在使用“鳳形一號”后,全年可節約成本500多萬元。
鳳形公司生產的“鳳形”磨球產品不僅獨占國內市場鰲頭,而且國際競爭力也不斷增強,目前產品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南非、津巴布韋、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7年間增長了240多倍。
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