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制造商充分利用部分貿易協議的漏洞大量向印度出口輪胎產品,2006年~2007年,中國卡車輪胎進口為750074條,而2007年~2008年則增至1187939條,由此證明印度的進口關稅制度存在漏洞。
印度輪胎的進口關稅為10%,但是區域貿易協定則為簽訂協議的國家提供了更低的關稅,例如,亞太貿易協定中規定,中國和韓國的輪胎對印出口的關稅為8.6%。
據印度商工部商務信息服務總局的進口數據顯示,進口自中國的公共汽車和卡車輪胎占全部進口份額的91%。2002年~2003年,該占有率只有24%,2003年~2004年是中國產品大量進口的高峰時間段。2006年~2007年,該占有率為86%,而目前其他輪胎進口國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只有9%。
對購買者來說,中國輪胎比其他國家的產品的價格低10%~40%,擁有很大的價格優勢,但是在質量上卻并沒有絕對的優勢。例如,美國新澤西召回了中國的4.5萬子午線輪胎則顯示了其輪胎的安全性問題。
印度自動化輪胎制造協會總干事對印度的輪胎產業表示擔憂,并表示,印度公共汽車和卡車輪胎的進口在逐年增長,并在2007年超過了50%,而出口僅增長了7%。
2008年7月,該協會對原產于中國的子午線輪胎提起反傾銷調查,此前印度政府也曾基于同樣的理由對原產于中國和泰國的斜紋輪胎征收反傾銷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