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一些技術獨特、設計新穎的產品深受國際采購商歡迎
美國金融海嘯危及全球,“廈門制造”能否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站穩腳跟?這兩天,記者在有著廈門“廣交會”之稱的中國(廈門)品牌產品國際采購交易會上采訪發現,不少參展企業、采購商有擔憂、有焦慮、有困惑,但更多的是面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辦法。本屆交易會透出的信息是——“中國制造”、“廈門制造”的未來前景仍然被看好。
“向下”采購 歐美仍有商機
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向上”采購的理念悄然轉變為“向下”采購,廈企認為歐美市場仍有商機。廈華電子在本屆交易會上精彩亮相,“市場一收縮,機會仍會跑出來。”廈華電子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李永說,“有一些人沒錢了,不買第一品牌,轉向第二品牌。我們現在的訂單沒有減弱,可能還會增加,今年廈華的產值估計在40億元左右。”
李永認為,彩電行業的發展很快,隨著技術上的不斷推陳出新,現在,本來已經是“夕陽行業”的它又變成了“新興行業”,機遇顯露出來,競爭必將十分激烈,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廈華相應調整策略,在發達國家市場,與通路商百思買合作,做odm,加快資金流,在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則以自有品牌為主,與此同時,搭上“家電下鄉”的快車,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策略調整 東方不亮西方亮
“我們的產品出口面廣,大大小小有50多個國家,東方不亮西方亮。”銀華機械是機電集團下屬企業,公司石材機械銷售部副總經理呂劍波說:“現在正是考驗企業的時候。”他告訴記者,明年,銀華將繼續在海外市場發展,石材機械的銷售預計將增長30%,“原來我們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明年將重點轉向主要礦產資源集中的地區,而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就要擠入歐洲市場。”
逆市而上 苦練“獨門絕技”
在金融海嘯導致的外需低迷情況下,傳統的、面孔老舊的“大路貨”成交困難,但技術、設計、款式新穎的產品就不愁銷路,一些擁有“獨門絕技”的企業還能逆市而上,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實現大幅度的增長。
廈門市湖里區捷盛機械廠是一家小企業,但它的展位卻吸引不少客商駐足洽談,這都是因為捷盛機械廠帶來了一項全新研發的熱噴涂技術,據負責人說,這項技術可以讓銹了的機器面目一新,有利于企業節約成本。
廈門龍盛堂的展位前也是人流不斷,巴基斯坦、迪拜等地的采購商們對公司的安全水站自動凈化灌裝一體機一見鐘情,當場就下單,據了解,這個高科技產品啟動后3分鐘就能處理完進水、凈化、消毒、灌裝的整套程序。
來源:廈門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