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鴻達建工集團研制生產的大型旋挖鉆機在青島港登船,“遠嫁”沙特阿拉伯。這臺旋挖鉆機極限載荷控制在歐ⅲ發動機上的運用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東萊陽動力機械廠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中小功率柴油機生產廠家,萊陽也是名副其實的機械制造業基地。多年的積淀,使萊陽機械擁有了令人眼熱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和產品優勢。特別是從發展潛質上看,全市機械行業擁有專業技術人才2萬多人,整車年產能15萬輛,發動機年產能120萬臺,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3家,汽車公告目錄151個。國家有關部門提高了汽車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后,這些資源成為萊陽汽車產業雄厚的基礎優勢和重新崛起的有力支撐。
山東省提出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戰略后,萊陽市搶抓機遇,將突破發展機械產業作為全市“一號工程”,集中人財物力強勢推進。他們組建了一所高級職業學校,從專業設置、師資配備、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全面服務該市機械產業需求。目前擁有數控機床、機電和汽修等機械專業在校生2700多名,所有學生都進行“訂單式”培養,使其成為該市機械產業的“人才加工廠”。
要贏得市場,必須有叫得響的產品和品牌。該市以拳頭產品研發為突破口,引領整個產業鏈條高昂。他們提出了機械產業“3210”工程,即重點培育客車、卡車、特種車3個汽車龍頭,帶動拖拉機、柴油發動機2個整機以及缸體缸蓋、薄壁鍍鉻缸套等10個汽車零部件配套系列產品。眼下,該市精心培育的“精尖特”產品,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梨鄉大地上。鴻達開發的52米臂架泵車、230旋挖鉆機、400噸米變頻塔機等新產品國內領先;舒馳客車采用全承載式底盤開發生產的天然氣客車,市場推廣取得階段性進展;萊柴形成了30—180馬力全系列拖拉機的生產能力,230馬力拖拉機的開發工作正在積極實施。
依托拳頭產品的帶動,該市機械產業“復興之路”已初見成效:全市現已發展機械企業180家,去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比重達21%。產品涵蓋卡車、客車、特種工程車以及缸體缸蓋、曲軸、飛輪等20大類、300多個品種,年產客車1500輛,發動機40萬臺,拖拉機3100臺,工程機械6350臺,產品出口日、韓、歐美、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2億元。
來源: 煙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