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天工集團出資3000萬元收購英國一個有著156年歷史的切削工具業品牌,比以往少花1000多萬元。董事長朱小坤說,“用歐洲品牌在歐洲銷售,集團明年切削工具銷售將達6億元?!?/p>
飛達集團則用30萬美元購買美國一項技術,利用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生產螺旋藻,再進一步生產生物柴油。12月10日,雙方將簽署交接協議。
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新變數。總體看,江蘇企業“走出去”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1-10月,全省共核準境外投資項目204個,項目數和上年持平,中方出資額達5.8億美元,增長52.2%。但在新形勢下,江蘇企業該如何趨利避害、把握機遇、積極作為?
“現在到國外走一走,就會發現企業到境外投資有很多新機會?!眲倓偮势髽I赴德國參加跨國經營培訓班回來,省外經貿廳境外處處長孫津梳理出幾個方面。首先是資源性產品開發利用有利好,許多國家政府歡迎外國企業開采,以增加就業、穩定稅收。參加培訓的徐礦集團就抓住機遇,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尋找開采項目。同時,澳大利亞官方也來南京推介,寶澤金融集團投資銀行部負責人介紹,他們手上有多個鐵、銅、鈾礦開采項目,希望和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其次,是收購境外企業優質資產。最近一階段,歐洲出售資產、股權的企業明顯增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來多個信息,包括一家德國生產高檔西服面料的企業希望出售,荷蘭一家紡織品連鎖銷售商出售歐洲的150多個門店等。第三,是到歐美地區開辦、收購研發機構,購買先進技術成果。就像天工、飛達集團一樣,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辦成更多的事。第四是招攬人才,特別是平時很難接觸到的高級技術人才。最近,魚躍集團就從日本成功引進了2名專家。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很多國家將中國經濟看作全球經濟板塊最活躍的成分,更加重視吸引中國企業的投資。很多國家的投資促進機構專門成立中國小組,有的聘請中國人從事雙向投資促進工作,服務于對華招商引資。特別是東歐地區商機更多,比如,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歐盟成員的產品進入歐盟無貿易障礙,明年斯洛伐克還將加入歐元區,貿易便利性和相對便宜的土地、勞動力成本價格,使得優勢更加明顯。不少東歐國家還在學習我國經驗,設立工業集聚區、開發區,向中國企業招手。
當然,江蘇省企業“走出去”也應正視新情況,正確應對新挑戰。比如,境外投產企業普遍遭遇所在國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等問題。蘇南一家機械制造廠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波蘭,去年效益很好,今年因波蘭貨幣貶值一個月就損失上千萬。另一家機械企業在越南辦廠,以往的每年10月都是銷售旺季,今年10月銷量卻僅有上年的一成。此外,礦產資源價格走低、境外經貿合作區招商引資難度加大等,都成為“走出去”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將“江蘇制造”放置到新的國際經濟坐標系中考察,專家認為,“走出去”優勢還在,這既表現在相對成熟的產品和技術上,也表現在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上。特別是作為制造業基地,江蘇企業經過多年成長發展,已有一批企業在本行業乃至國際產業格局中擁有了話語權,這是企業搏擊國際市場、掘金海外的重要支撐。省國際經貿研究所所長夏網生認為,現在如果說外貿、外資是挑戰中的機遇,“走出去”則是機遇中的挑戰,投資成本下降、貿易便利化程度提高等都是很好的契機。從另一角度看,金融危機在某些領域出現的市場空隙,給江蘇企業帶來擴張新機會。飛達集團在德國興辦倉儲貿易基地,將國內生產的各種鉆頭在當地再加工,用自主品牌在歐洲銷售,市場得以穩步拓展。目前已在當地購置土地,積極籌建生產基地。
讓更多“江蘇制造”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需要各方面的綜合作用。作為政府,應在傳遞有效信息、破解融資瓶頸等方面有更多作為,幫助企業將市場機遇向研發、銷售兩端擴展,同時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作為企業,既要大膽,更要在跨國經營的管理、人才特別是跨越文化障礙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來源:新華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