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日報訊(記者/林顯軍 通訊員/黃英進)近日,市農業局舉行農用植保無人機操作應用現場觀摩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農戶在去年4月之后購置的植保無人機,符合條件可申請補貼。我市發揮種植大會和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推廣植保無人機的應用,為分散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
在陽西縣沙扒鎮西荔王合作社的番薯種植基地,三架農業無人機整裝待發,一旁的工作人員輕撥遙控器的手柄,立即升空朝玉米地飛去,當飛到距離地面三四米的高度時,噴頭噴出兩股薄霧,均勻地噴灑到番薯葉上。
植保飛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這兩年的推廣,植保無人機在我市水稻、花生、番薯、玉米等作物逐步普及,尤其是對于種植面積大的農戶和統防統治作業,很好地解決了請人難和防治適期短的問題。“一臺無人機一小時就可以噴灑60畝農田,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相對手動噴霧器械,節省90%的水和20%的藥量。”
“推廣新型植保機械,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途徑,是適應當下農業生產組織發展的需要。”梁卓榮是我市的離退休農藝師,近年致力于飛防效果的研究,他介紹,從國內和我市防治水稻病蟲害的效果來看,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是最適用的器械,防治效果好,藥劑利用率高,與常規處理無顯著差異,值得推廣應用。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植保是農業機械化較為滯后的一個環節,近年無人機技術發展迅猛,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需求。農業機械化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市將通過技術的推廣,發揮種植大戶和合作社的帶動作用,也為小散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推動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來源: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