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應該說我們各個企業都感覺到了一絲涼意。”這是四川長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仝捷在某一行業形勢分析會上說的第一句話。
仝捷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長征公司是由北京第一機床廠分出落戶在大西南的一個企業,在向市場經濟轉軌中,遠遠跟不上企業發展和市場發展要求。但是長征公司始終抓住了兩點,那就是緊緊抓住產品的升級換代,緊緊抓住技術創新步伐。特別是2000年以后,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了內引外聯,開發一些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外聯是與歐洲和日本的一些設計所聯合,開發我們在設計理念上還達不到的產品。
2000年以后,公司一是從普通機床生產逐步擴大到一些專業設備,主要是針對交通、能源和礦山機械。特別是能源上,開發出了針對發電汽輪機組的專用銑床,這些產品主要分布在東北、北京、廣東和四川。在這些銑床的開發,特別是近期交付的300噸重,針對核電機組設備加工,24寸刀盤,可以加工一次成型的連接槽,這臺設備得到了使用廠家的認可,同時正在與廠家合作爭取獲得一項國家的發明專利,同時針對市場需求,公司進入到龍門加工系列,生產高效、高速龍門加工中心領域,實現了與外商合作的首臺項目,目前已經有14臺銷往歐洲和美國。
幾年來的發展,公司已經拋棄了過去普通機床產品的生產,逐步走到了面對新的市場,提供新的適銷對路產品的路子上。上半年,平均月增長在14%,到現在為止,盡管有所降低,全年與上年同期,估計增長在18%,主軸轉速已經能夠從6000轉一直到50000轉的機床生產。
仝捷認為,金融危機是市場對當前產品的一場洗禮,受到沖擊的大多是普及型產品,對于高精密、大型、重型產品的沖擊則顯得比較輕微。由于企業對于高精密、大型、高效、高速機床的領域進入不多,市場占有率不高,不能替代進口產品,致使這些沖擊顯得尤為明顯。
病要自己治,問題是吃什么藥。他認為首先要拋棄過去頭腦發熱時所制定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把我們的企業好、快、科學發展相結合,更重要的是不要悲觀。
仝捷說,現在鋼、銅等重要原材料大幅下降,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可以干過去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比如,要建一座鋼結構的廠房,可以比過去低30%的價格來做。
目前中央的宏觀政策,特別是資金支持、政策支持的力度正在加大,銀行信貸規模松動,流動資金和技改資金會有一定緩解,因此,我們每一個企業只要抓住這一時機,使我們合理調配資金,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就能夠既不耽誤加快技術改造,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現金流。
此外嚴冬過后,市場環境得到有效凈化。落后的生產和生產落后產品的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會自動退出競爭的歷史舞臺,還機床市場朗朗乾坤,使機床制造行業應有的利潤,可以得到有序控制。
而且當前中國的國際壓力大大減少,中國所處的發展地位,中國的話語權有所增加。因此,中國的機床制造行業在這一個時候,也迎來了新一輪盤整國際優勢資源,人力資源的大好時機。
如何把握這一契機。仝捷認為,首先,企業要對營銷策略,市場定位,創新理念進行新的盤整。
其次,深刻反思過去在擴張過程當中,單純追求規模的弊端。在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和市場變化多端情況下,作為企業應該大能壓風浪,小能快掉頭。大的同時,要強身健體,把自己身上多余的贅肉處理掉。小要建成一種快和好的有機結合,和諧發展的良好理念。認真把握住每一次轉型的良好時機。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