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人機巡防背后的軍工人
“一擋”是走;“二擋”是小顛,嗒嗒嗒地小跑;“三擋”是大顛;“四擋”是策馬奔騰,全速前進;“五擋”是什么?這個你很難猜到吧。
在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眼中,他們的“五擋”玩起了高科技——無人機巡防。就在前不久,這個團的邊防連官兵操縱無人機再次踏上了巡邊征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的小分隊里多了一位新伙伴——某軍工企業區域經理任強。
參加完第九屆中國國際軍警裝備博覽會,任強就馬不停蹄地回到新疆。之所以參與這次巡邊,他是想親眼看看無人機在高海拔、惡劣環境下的巡邊效果。無人機用得好不好?官兵有哪些反饋意見?無人機還有哪些改進空間?這些,都是任強一直牽掛的大事。
掛起“五擋”,開啟巡邊的“飛行模式”
寒冬的阿克庫姆沙漠,一架四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巡瞰邊境。隨著一幅幅清晰的圖像回傳控制端,任強欣慰地笑了。
看著眼前的場景,任強思緒萬千,腦海里回想起兩年前的一幕。那是任強第一次跟隨官兵巡邊,那次刻骨銘心的經歷,讓他對邊防有了新的認識。
那年冬天,任強跟隨邊防部隊踏上巡防之路,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瓊博勒達坂緩沖區上,大山連綿、冰川在望,腳下的山道蜿蜒陡峭。任強感到凜冽的寒風使勁往脖子里鉆,他打量著同行的官兵,刺骨的寒氣絲毫沒有改變他們的意志,步子邁得還是那么堅定有力。
任強吃力地跟著隊伍前進,眼前突遇一段險路,隊伍停了下來。邊防戰士們熟練地用繩子把彼此串聯起來,弓著身子、降低重心,互相拉拽著向上爬。任強問身旁的戰士:“這么險的山,一定要上去嗎?”“上面就是中國的邊界,不上去就是對祖國不負責任。”這位戰士堅定地回答。
看著官兵們艱難攀爬的身影,任強在想:“如果能有一架無人機飛上去偵察邊防情況,官兵就不用冒這樣的危險了。”
返回營地,任強把這個想法向邊防部隊領導提了出來。領導聽完任強的想法后,喜悅的同時也提出了內心的憂慮。
原來,無人機巡防這件事,之前也有人提過。高原巡邊對無人機性能要求很高,不少企業因為改裝成本高等問題無奈地選擇放棄。“官兵們連天塹都敢上,軍工人豈能退縮?”任強當即決定把研發團隊拉上高原,對不同型號無人機進行高原試驗。
某邊防連的操場上,任強把各種型號的無人機一字擺開,逐個試飛。沒過一會,問題接踵而至——高原電量消耗過快、回傳畫面受到干擾出現失真現象……上了高原的無人機明顯“水土不服”,看到官兵臉上失望的表情,任強心里不是滋味。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不放棄,問題總會解決的。” 試飛結束后,任強馬不停蹄地趕回單位,一邊向單位技術部門求助,一邊梳理試飛中出現的問題。
單位很快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和任強一起去邊防采集參數、進行改裝試驗。翻達坂、越冰河……他們到數十個邊防連進行試飛,幾個月下來幾乎跑遍了整個北疆。可是這些邊防連采集的數據都有出入,加之受低溫、大風的影響,改裝試驗陷入停滯狀態,他們意識到需要到不同海拔、不同環境下進一步試飛才行。
“冰窟哨所”可可托海邊防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0多攝氏度。任強帶著技術人員按照操作流程啟動無人機,相應的指示燈亮了起來,彈射架中控、無人機地面站主電腦、實時圖傳接收顯示器均顯示正常。
“停!”任強上前檢查,他發現車載發射架揚起了,穩定架卻一動沒動,原來是設備被凍住了,必須拆卸下來加熱。技術員周思彤面對復雜精密的設備,赤裸著雙手展開拆卸,嚴寒中手被凍僵了。設備拆卸下來后,他又發現沒地方加熱,索性把電池和零件放進衣服里,抱著一塊塊冰冷的“鐵疙瘩”暖了半個小時,設備才恢復正常,并順利完成了低溫條件下的數據采集。
邊防路險是出了名的,無人機團隊往返于各個邊防連測試記錄飛行數據,除了面對飛行時的故障和困難,還要面對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在一次返回連隊的路上,司機駕駛車輛在下坡急轉彎時,指揮車剎車失靈,翻下山溝,車上工作人員全部失聯。連隊官兵見天色已暗,試驗人員卻久久未歸,立即出動車輛展開搜救,直到半夜才在路邊溝壑里發現了面目全非的指揮車。
“這樣驚險的情況官兵比我們經歷得多,不管困難再大,我們一定要完成試驗,放飛無人機。”經歷了生死考驗,任強更加明白,歲月靜好不是上天的饋贈,而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攻關升級,為巡邊飛行“換擋提速”
一場風雪過后,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吐爾尕特邊防連迎來了難得的晴空。伴隨著任強的手勢,無人機騰空而起,飛向指定地域、接受測試。實時畫面很快傳回后方,任強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200多個日日夜夜,10多名技術人員接力攻關,無人機終于完成了改裝升級,各項指標正常。這背后,是任強和他的團隊付出的大量心血。
“像過關一樣,每過一關就像打了一場勝仗。”任強說,技術突破的第一道難關,是實現無人機充足的續航能力。傳統的電動四旋翼、固定翼無人機無法滿足航時要求,而且高原氧氣密度越小,飛行器獲得的升力越弱,加之氣流多變、風力影響,對無人機性能是巨大的挑戰。為了確保無人機能夠執行長航時、遠距離的飛行任務,技術團隊嘗試采用無人機油電混合技術,提高燃油利用率,提升了無人機的續航時間。
熟悉無人機的人都知道,傳感器決定了無人機飛行的穩定性。尤其在惡劣環境下,傳感器失靈會導致飛行器失控。如何確保無人機在高海拔、氣壓小的高空保持飛行操控穩定性成了棘手難題。
通過分析前期在高海拔地區測試中采集的數據,技術團隊優化了無人機飛控、空氣動力、靜強度材料等方面設計,并多次赴邊防部隊進行運動偵察、懸停監控等試驗,成功實現無人機在極端環境下仍具有操控穩定性,最終過了“操控關”。
信息回傳是他們面對的另外一道難題。任強和技術人員幾經商議,最終通過提高無線電數據鏈配置標準和衛星導航穩定性的基礎上,提升了無人機抗干擾能力。經過測試,改進后的無人機在各方面性能上都達到了要求。這一次,任強有了足夠的信心,他隨即帶上“提速”裝備走上高原。
無人機飛至海拔0多米后,操控一切正常,回傳圖像沒有問題。可在返航時意外事件發生了,操控裝置突然失靈,無人機瞬間失控,眼看無人機即將墜毀。任強馬上重啟操控器、開啟一鍵返航模式,無人機懸停數秒后開始穩穩下降。沒想到,在“最后一公里”無人機“冒了泡”,這給還處在興奮中的大伙澆了一盆冷水。
回到駐地,任強和團隊成員難以入眠。他們圍坐在一起分析原因,是因為當地磁場影響導致短暫失控?還是下降速度過快導致在下降氣流中失速?在這樣的高海拔環境,如果按常規的“之”字形返航,很容易偏離飛行路線。
周思彤馬上翻閱數據參數,參考類似案例,最終計算出可以啟用一鍵返航的目標高度,找到了更符合實際的返航方法。
從克服動力不足到提升遠距離傳輸能力,再到完善傳感器、校準衛星導航,無人機團隊走的每一步都異常艱辛。他們明白,有了無人機的“換擋提速”,邊防戰士不需要再冒生命危險翻越天塹、巡邏盲區,巡邊效率將大大提高,他們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帶任務實飛,“飛行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
喀什軍分區某邊防連,官兵整齊列隊。這一次,官兵是考官,檢驗這架高原無人機的實飛效果。
“帶任務實飛才是檢驗邊防無人機性能的最終標準。”任強說,只有用實飛來驗證效果,才能得到官兵的肯定,拿到高原“準飛證”。
高山天塹間,無人機時而上升下降,時而拐彎轉向,不斷將前方畫面實時傳送到后方。無人機的精彩表現,贏得了官兵的贊揚。
喝彩過后,官兵們的一連串發問隨之而出。“雨雪天氣,能正常巡邏嗎”“邊防無人機是否有能力完成夜間巡邊任務”“高原環境惡劣,任務途中突然熄火怎么辦”……試飛結束后,任強他們意識到,他們的無人機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急兵之所急,應兵之所需。帶著官兵提出的十幾個問題,這個團隊再次發起科研攻關。技術攻關組迅速著手設計,加裝熱成像模塊,但有人認為邊防無人機夜間使用機會少,這會增加無人機重量。“官兵是裝備的使用者,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更具有實戰價值。”任強說,軍工人的職責,就是要滿足官兵的需求,并不斷對裝備加快完善好。
隨后,研發團隊為發動機安裝了防雨雪護罩,改進了動力系統,發動機熄火后有自動打火功能;根據邊防連任務區域特點,能自動規劃起飛返航航線,有效應對各類復雜環境下的實飛要求。
“不要大角度改變方向,要注意與油門配合。”“如果無人機在空中突然失靈失控,不要盲目操作,雙手離開操縱器,讓無人機自行調整保持懸停。”為了讓官兵們更快地熟練操作無人機,任強帶著團隊成員,專門到邊防連開展現場教學,傳授實操方法和維修技能。經過反復練習,官兵們熟練掌握了無人機的參數設置和操作要領,遇到一般故障也能自行排除。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