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云林與澎湖海底電纜目的是讓臺灣本島與澎湖形成個大電網。(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計畫2025年打造澎湖成為低碳島,經過13年施工,目前僅剩「最后一哩路」云林縣口湖鄉1.4公里的陸上電纜因民眾抗議無法施工,主要是擔心高壓電纜線產生的電磁波影響人體健康,相關單位除了須消除安全疑慮,同時還要提出回饋機制,才有可能解決輸配電卡關問題,否則綠能發電、南電北送恐怕都會因此「不來電」。
中央規畫能源轉型及友善再生能源併網,計畫2025年達到太陽能發電2000萬瓩、離岸風力發電300萬瓩、陸域風力120萬瓩,合計2420萬瓩裝置容量,臺電正積極加強電網工程,將再生能源併網列為主要目標。
臺澎海底電纜連接澎湖縣湖西鄉與云林縣口湖鄉,全長67.9公里,目的是讓本島與澎湖形成1個大電網,目前海底迴路電纜工程已接近完工,但從口湖鄉上岸后到北港鎮併接電網的短短1.4公里,卻因云林縣政府與口湖鄉公所都不愿發給路證,導致無法挖路施工。
沒辦公聽會 難讓人信服
令口湖鄉民不解的是,臺電宣稱高壓電纜線經過口湖鄉市區道路,已經過環境影響評估,但臺電僅在口湖鄉舉辦幾次施工說明會,而非公聽會,難讓人信服環境影響評估的公信力,以及是否曾評估高壓電纜線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
不僅是陸上高壓電纜線有問題,位于海邊的口湖鄉臺子村民也擔憂海洋生態遭海底高壓電纜破壞,成立「臺子村自救會」,自救會認為,海纜工程危害破壞海洋環境、影響船只作業,極低頻電磁波更可能造成海洋生物死亡、漁業資源枯竭。
海底電纜施工過程也一度引發澎湖湖西鄉反對,質疑破壞海洋生態及外海珊瑚礁群,立委楊曜、鄉長吳政杰親率鄉親抗爭,經臺電公布環評并積極與地方協商,達成共識編列0萬元回饋金,湖西鄉公所及鄰近隘門村、林投村、尖山村、龍門村平分。
搞不定配套 居民吵翻天
詎料,海底電纜紛爭弭平,風車風力及太陽能發電設置卻釀生另一波澎湖鄉親反彈,多次激烈抗爭仍協調未果以致停擺,真正落實澎湖低碳島計畫遙遙無期,海底電纜不再是問題的癥結,澎湖鄉親的心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