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機,讓很多行業都感到了陣陣“寒氣”,可就在這樣一個人人喊冷的日子里,張家港市機械裝備業卻隨著春季到來,迎來行業發展的另一輪春天。
機械產業: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
270多家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0億元,增幅
在25%以上。
這是一份2008年張家港市經貿委的統計數據,這組數據,振奮人心。而更為可喜的是,一些重點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其產品知名度大幅度提升。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化工機械、鍋爐、改裝汽車等配套設備及零部件生產等多門類的機械裝備業的產業格局,尤其是汽車零部件、紡織機械、包裝機械、塑料機械等產品門類更是具有突出優勢。儼然,機械裝備業已成為張家港市第二支柱產業。
從目前張家港市機械裝備業的發展現狀看,產業自身發展已經形成了優勢明顯、特色顯著的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隨著外部環境的發展與演化以及張家港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機械裝備業中一些新興門類將逐步成為張家港未來機械裝備業的發展重點。
當然,盡管該市機械裝備業發展基礎較好,一些重點企業產品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從現實角度看,緊張的建設用地資源、不太完善的外部生產型服務支撐體系以及總量不高、層次偏低的機械裝備業企業現有人才等,直接影響全市機械裝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面對沖擊:冬天尚未真正來臨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張家港市不少產業發展受到較大影響。而為什么唯有機械裝備業能笑傲江湖呢?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敏銳的紡織設備制造企業就首先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可是為什么冬天沒有真正到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給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轉機。業內人士分析,國家把gdp增速由11.4%調整到10%左右,這應該是一個健康的增速。在這樣的走向當中,裝備制造業也是按照國家的宏觀調控進行的。但在調整過程中,全球金融危機呼嘯而來,這就跟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的預期有了疊加效應。這個疊加效應使得有些企業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只不過由于裝備制造業相對于其他行業有大約半年時間的滯后,致使這一行業目前還沒有出現企業倒閉的現象。
科技含量高、門類較廣、銷售渠道寬是全市裝備制造業今年逆勢“飄紅”的關鍵。比如,新成立的機械裝備行業協會51個會員企業中,國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家,還有很多企業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不斷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有些企業跟世界500強企業合作,今年的訂單已下達。再者,作為基礎性產業的機械裝備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憑借國務院投資4萬億元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這股暖風,該市機械裝備業到2010年實現總量翻一番的目標定能實現。
保持信心:面包會有 好勢頭持續
據不完全統計,張家港市紡織機械、五金行業等從去年八九月份開始就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回落態勢,而且這種狀態還有可能維持到今年上半年。
相較于1998年至2001年的困難時期,張家港市制造業這幾年一直處于高速增長時期,2006年、2007年的增速都在33%左右。在此情況下,很多企業盲目擴張,當遇到這次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與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企業將經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有些企業訂單減少,資金回籠速度降低,更有甚者資金嚴重緊張。究其原因,部分企業在做到一定規模后,開始拓展經營業務,將一部分資金用于其他產業,比如房地產、新能源、金融投資等領域,當次貸危機爆發后,這部分企業的資金鏈受阻,甚至出現斷裂的危險。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即便是鋼材價格有所下滑,但有些企業依舊是在為以前的高價庫存鋼材買單。就目前形勢來看,裝備制造業增長速度維持在20%~30%是更為理性的。
在這樣一個時期,政府投入如此多的資金用于拉動內需增長,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些都需要裝備制造業的配合。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將拉動內需,也將部分拉動裝備制造業,一些企業仍將會有較好的發展,但是在大環境影響下,今年上半年機械行業會出現回落的態勢。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拉動內需,可以預見,裝備制造業今年下半年會迎來好的發展勢頭。
產業升級:發展“黃金”時機來臨
除了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之外,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以及今年1月1日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政策,都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期盼。當然,國家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積極實行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出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和措施,將緩解經濟增速下滑的步伐,但短時間內還是難以逆轉經濟不景氣的趨勢。就機械行業來說,國內刺激消費和加大投資也要一定時間傳導至行業。因此,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特別是那些以前盲目擴張的企業,要借此金融危機努力涉足海外市場。
同時,由于設備采購企業的購買能力增加,有可能加大對設備更新的力度,從而加大國內企業購置新設備的意愿,促進國產整機設備的銷售,給設備生產企業帶來“利好”。這勢必推動企業自主創新進程的加快。此外,無論是在引進技術,還是購買國外企業先進產品方面都要全面衡量利弊,不能只是老買國外的東西,要盡快消化吸收,在引進的基礎上再創新。因為技術本身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企業內生的。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裝備制造業應利用好政策,并抓住市場調整的機遇,淘汰落后產品、工藝和產能,伺機兼并重組。“危”亦是“機”,對于裝備制造業這樣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的行業來說,正是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形成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完成產業升級的“黃金”時機。
“與其跟著別人喊冷,估摸冬天的氣溫,不如未雨綢繆,沉下心來,強身健體,制訂應對措施,試著探尋、深耕真正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空間,或許能帶領企業闖出更為廣闊的天地。”張家港市不少機械裝備業經營者信心百倍。
作者:施向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