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1月4日報道美媒稱,2019年1月3日,一個以中國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登陸器降落在月球背面,此前還沒有人類或機器人冒險進入這一區域。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并于12月12日進入繞月軌道?,F在,該探測器已經降落到月球表面。但是嫦娥四號上沒有美國儀器,因為美國的限制,中美的合作非常困難。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2019年1月2日報道,在完成此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著陸之前,有關嫦娥四號登陸月球的細節少之又少。在著陸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紛紛在網上論壇和推特網上打探消息,交流從消息靈通的記者、微博賬號及追蹤嫦娥四號所在軌道的天文學領域業余人士那里聽說的最新情況。
為什么嫦娥四號上沒有美國的儀器?
報道稱,即便美國航空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愿意這樣做,美國的這一機構也很難與中國展開合作。一項被稱為“沃爾夫法案”的規定禁止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任何中國實體展開合作,除非項目得到美國國會的明確授權或者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認證。
支持這一規定的人士認為,這有助于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因為太空技術既可以用作和平目的,也可以用于戰爭。然而,許多美國科學家嘲笑這一規定實施的限制是毫無必要的,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已經可以將人類送入太空、服務于本國的空間站并且發射像嫦娥四號這樣的科學探測器。
上一頁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美國圣母大學行星科學家克萊夫·尼爾說:“也許這個‘沃爾夫法案’除了禁止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合作以外,沒有任何威力。國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報道指出,甚至在地球上的緊張關系持續的時候,也有國家間開展太空合作的范例。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合作開展像“阿波羅-聯盟號”這樣的太空項目。 包括“阿波羅11號”宇航員邁克爾·柯林斯在內的一些觀察人士甚至主張美國和蘇聯聯手啟動火星探測行動。
月球探測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報道稱,中國制定了宏偉的探月計劃。它的下一次飛行任務——嫦娥五號將嘗試在月球表面著陸并將采集的樣本送回地球。如果中國此舉取得成功,它將成為第三個把月球上的東西帶回地球的國家,也是第二個采取機器人技術完成這一任務的國家。雖然目前掌握的細節不多,不過中國研究人員在概括本國2020年以后的探月計劃時,談到了將人類送上月球和在那里建立基地的內容。
報道還稱,制定此類計劃的并不只是中國人。歐洲航天局宣布了建設“月球村”的目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在近期向月球南極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美國航空航天局則在與私營公司合作,向月球運送更多的科學設備,同時勾勒了一項雄心勃勃——盡管有些模糊不清——的計劃,要在本世紀20年代在月球附近建立一個“門戶”空間站。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為美國航空航天局探月任務提供支持的月球探測分析組的商業事務主管庫爾特·克勞斯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可以集結全世界的資源來做這些事情,情況會好得多。不過我們目前離那種境界還差多遠,我說不清楚。”(編譯/李鳳芹)
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展開太陽翼(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延伸閱讀】法媒:在這場新的激烈競賽中 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1月3日報道法國《回聲報》網站1月1日刊登題為《在星空競賽中,中國首次超過美國》的文章稱,2018年中國的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了39次,超過美國的31次,而歐洲則越來越難于保持位置。
文章稱,鑒于在軌衛星數量的迅速增長,可能人類很快就需要建立新的太空交通規則了……2018年,平均每周有超過兩枚火箭離開地球升空。歷史上首次,中國在火箭發射數量上超越美國。中國的長征系列火箭2018年發射39枚,相當于當年全球發射總量的30%。而美國共計發射火箭31次(相當于總量的27%)。
文章稱,軍事衛星、通訊衛星、定位衛星,北京的衛星發射在全軌道全面發力。目前仍在測試階段的“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荷載25噸,地球同步軌道荷載14噸。
文章稱,面對美國的全球定位衛星導航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12月底,中國宣布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啟動。經歷2018年19次發射之后,北斗系統已包含33顆在軌衛星,預計到2019年還要發射11顆衛星!同預計2020年達到30顆衛星的伽利略系統相比北斗的布局更加迅速。中國提到要到2020年讓北斗提供全球服務。
文章稱,北京還開始走出國門在國外尋找合同,同諸如歐洲的阿麗亞娜航天公司或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相競爭。2018年12月初,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將兩顆沙特阿拉伯的衛星送上天空。
文章稱,盡管中國在蓬勃發展,美國依然是太空領域的超級大國。馬斯克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今年取得了驚人的突破,而傳統上的火箭發射裝置波音的“德爾塔”火箭和洛克希德·馬丁的“宇宙神”火箭則相對黯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18年進行21次發射,占據太空發射市場18%的份額,由此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全球第一的地位。2018年12月23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美國空軍成功發射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統的首顆衛星。
文章還稱,作為太空領域的傳統玩家,俄羅斯2018年依靠它耐用的聯盟號挽回了臉面。聯盟號主要負責將宇航員們送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2018年還在全新啟用的東方港航天發射場完成了一次聯盟號的完美發射。但是,隨著美國向國際空間站派遣宇航員計劃的結束,莫斯科在為自己的火箭發射裝置尋找新的客戶上面臨壓力。
文章指出,在這場新的激烈競賽中,歐洲正被邊緣化。阿麗亞娜航天公司2018年實現11次發射,其中8次是使用歐洲的火箭發射裝置。阿麗亞娜的歐洲項目如今只占全球火箭發射的5%,僅相當于印度的火箭發射量。
文章還指出,阿麗亞娜航天公司期望依靠新的火箭發射裝置阿麗亞娜6型和織女星c從而在未來10年保持競爭力。盡管如此,阿麗亞娜航天公司也面臨市場狹窄之痛。同時,還有新的火箭發射企業加入競爭,比如杰夫·貝索斯宣布的新型火箭。多數專家預測火箭發射尤其是美國的火箭發射將出現產能過剩。而在全速發展的小型衛星市場,新西蘭的初創企業火箭實驗室的“電子”火箭也可能瓜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編譯/劉卓)
(2019-01-03 00:13:01)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開啟歷史性太空任務 將助推中國在航天領域抱負
12月9日報道外媒稱,中國啟動了歷史性的太空任務。攜帶月球車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探索月球背面之旅。這是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又向前邁出一步。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7日報道,嫦娥四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生活在月球上的女神——將于明年1月初在月球著陸。之后,其攜帶的月球車將開始巡視探測月球表面并傳回數據,這些數據有望解答關于月球背面的一些主要疑問。
報道稱,月球背面的表面與我們能看到的那一面差別很大。月球朝向地球的這一面有許多布滿玄武巖的“月海”,地勢較開闊平坦,撞擊坑較少。月球背面則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而且月表結構成分似乎也有所不同。中國此次探測任務將收集這一未知區域的地質構造數據。
報道還稱,嫦娥四號的主著陸區為月球背面一個名叫馮·卡門撞擊坑的地方。這個撞擊坑是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的一部分。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也是太陽系里已知最大的撞擊坑??茖W家認為該盆地可能含有來自月球深層土壤的物質,這可能將提供重要信息。
報道指出,由于技術上存在困難,人類此前從未進行過類似嫦娥四號的任務嘗試。由于月球自身的遮擋,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進行通信和數據傳輸。因此需要先建立一套中繼通信系統,以便讓工程師向探測器發送指令,使其在月球著陸。月球車從月球背面傳回數據也需要這樣的通信系統。
報道還指出,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今年5月發射了“鵲橋”中繼星,該衛星于6月進入軌道,距月球約6.5萬公里。該衛星將接收來自地球上航天基地的指令,以轉發給探測器和月球車,并將月球背面的數據傳送回地球。
另據法新社12月7日報道,中國發射了一個可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這是全球首個此類登月探測裝置。這會進一步推動北京在航天領域的雄心抱負。
報道稱,嫦娥四號的名字來自中國神話中的月亮仙女。嫦娥四號發射成功,是該探測器長途跋涉的第一步,它將于元旦前后抵達月球背面,登上這片尚未被探索過的月球部分并進行一些探測研究。與近地的月球正面不同,目前還沒有任何探測裝置抵達過背面。月球正面有很多開闊平坦的地區可供著陸,但月球背面多山、地形起伏且布滿了撞擊坑。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說:“過去一二十年中國先后經歷了各種發展階段,也就是那些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取得的飛躍。而這一次,是中國人第一次做別人還沒有做過的事。”
報道指出,這是中國第二次向月球表面發射探測器,2013年發射的玉兔號月球車曾成功服役31個月。北京預計明年還要發射嫦娥五號,主要用于采集月球樣本并將之帶回地球。
報道還指出,中國在航天領域投入巨資,航天項目主要由軍隊主導。中國將很多本國衛星送上了軌道,也為其他國家發射衛星。中國還希望發射火星機器人或實現載人登月。
(2018-12-09 11:20:37)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延伸閱讀】在月球建自動化基地?俄媒:中美瞄準太空資源開發
12月20日報道俄媒稱,12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奧西里斯-rex”探測器抵達“貝努”小行星采集巖石樣本。2019年,攜帶鉆探裝置的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飛往月球。此類考察的目的之一是勘探礦藏,因為如果沒有太空資源,人類就無法探索太陽系。
據俄新社12月18日報道,中國已經成功向月球發射了4個探測器。如今,它是全世界唯一實施月球計劃的國家。該計劃的最終成果應是在月球表面建立自動化或駐人基地。在月球部署常駐艙必須利用生活保障系統、防輻射、發電、制造火箭燃料、3d打印機器和建筑組件所需的本地資源。
俄羅斯科學院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估計,僅在探月初期,確保貨物流轉就需要200噸氧和50噸氫。把它們從地球送到月球的代價過于高昂。
揮發性化合物是極其珍貴的資源。它們以凝固狀態存在于月球極地:水冰、氨、一氧化碳、輕烴。月球土壤中含有氧、金屬和硅石。就地開采這些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開發和保存月球礦藏的技術正在積極研發中。但首先需要進行勘探,即從月球各地采集樣本。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為此研制了將在月球考察中使用的地質勘探機器人。
兩年前,“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啟程前往直徑米的“貝努”小行星。它于今年12月3日抵達目的地,已經開始初步探測。在小行星表面發現了氫氧基團——其本質就是鎖在礦物結晶中的水。
“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將先飛到小行星前面進行遠程探測,然后靠近其表面,噴射氮氣并收集揚塵,最后在2023年把珍貴的采集樣品送回地球。
屆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啟動下一個考察項目——“靈神星”計劃。這顆巨大的天體直徑超過200公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光譜分析儀在其表面發現了硅酸鹽、氫氧基團和被科學家認為是金屬分子的高密度物質。種種跡象表明,“靈神星”是原行星分解前分層裂開的核心。
科學家推測,這個小行星完全由鐵和鎳構成,只在表面有一層薄土,實際上就是沙。
研究者認為,人類很快將不得不尋找含有罕見或稀缺元素的地外礦藏:金、鈷、鐵、釕、錸、鉍、鋨、銠、鉬、鎂、鎳、鈀、鉑。
現代化技術讓人類在本世紀中葉就能開采月球和小行星上的礦山。重約200公斤的采礦機器人將在那里工作——它們將被大量發射到太空。為了讓小行星采礦有利可圖,運送采礦機器人、回收礦物和后勤技術應是低成本的。
目前正在從經濟角度討論從月球開采氦-3的問題。氦-3是在太陽風作用下聚積在月球土壤中的物質,在地球沒有礦藏。核工業每年僅制造幾十公斤用于研究。
對氦-3的興趣源自80年代末核動力學取得的成功??茖W家指出,這種物質可以作為核聚變燃料,在必要時候解決地球的能源問題。
另一個有利于地外采礦業的論據在生態方面。太陽能電池、催化劑等綠色技術要用到一些稀有元素(特別是鉑族)。這些礦物非常稀缺,需要挖深井才能開發,從而留下本已十分嚴重的碳足跡。把開采轉移到其他天體將大幅減輕地球的環境負擔。(編譯/賀穎駿)
(2018-12-20 00:11:02)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延伸閱讀】外媒:嫦娥四號承載多項科研任務 將首次前往月球背面
12月9日報道外媒稱,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將進入以前任何項目都未曾到過的地方——月球背面。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如果一切順利,這個以神話傳說中月亮女神之名命名的探測器將在艾特肯盆地著陸,并在那里拍攝月球表面的圖像以及采集月表樣本。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2月7日報道,由于月球背面沒有來自地球的電磁干擾,在這一區域著陸將有利于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月球車更好地研究月球和太空。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該探測器配備了一臺低頻射電頻譜儀,以幫助科研人員研究在大爆炸發生后,宇宙如何擺脫黑暗,并點亮第一顆恒星。
報道稱,該探測器將攜帶裝有馬鈴薯種子和擬南芥種子的罐子,科學家將借此測試植物是否能在月球上生長。該探測器還將攜帶蠶卵,以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
報道還稱,嫦娥是中國發射的一系列月球探測器的名稱。嫦娥三號于2013年發射,攜帶著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軟著陸,探測了月球的地質構造和自然資源。(下轉第2版)
報道指出,中國希望到2030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之一。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斯普林斯的非營利性組織太空基金會稱,中國的太空預算每年約為8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
另據德國電視一臺網站12月7日報道,月球背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領域的未知世界。由于月球總是同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存在一個背面。很快,將有一個重達140公斤的機器人車輛去完成一項前無古人的任務:探索月球背對地球的一面。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為克服石頭、溝壑以及月球表面摩擦,我們進行了上千次試驗。我們希望它能長期在月球上工作。”
報道稱,中國探月計劃的航天器與傳說中的仙女“嫦娥”同名。根據中國的神話傳說,這名仙女住在月亮上。2013年底,中國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著陸。
報道還稱,在新月球車可以展開工作前,嫦娥四號首先要安全著陸在不為人知的月球背面。這將在數周后發生。迄今尚無任何空間探測器能夠做到。
專家認為,此次任務的最大挑戰在于和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聯絡,因為月球背面處于地球的無線電信號盲區。因此,中國已向太空發射一顆負責傳輸信號的衛星“鵲橋”中繼星。
報道稱,嫦娥四號探測器攜帶了種子,從而可以考察月球上是否可以種植蔬菜。
報道還稱,中國多年來實施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2022年就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最遲服役到2028年,屆時中國有望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到2030年可能還將有首位中國人登上月球。中國還計劃到2050年完成載人飛船登陸火星。
(2018-12-09 11:19:07)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點擊加載更多
2019-01-04 00:08:01來源:參考消息網責任編輯:衛嘉
核心提示:美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科學家在電子郵件中表達了興奮與期待。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困難,美科學家嘲笑美國法案限制與中國合作。
【延伸閱讀】美媒稱中俄將加強太空合作:將聯合研發超級重型火箭
7月22日報道美媒稱,中國“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開始飛行。它的直徑為10米,高度為100米,一級采用4臺發動機產生0噸推力,另外還有4個助推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設計師龍樂豪宣布,借助這樣的規模和升力,“長征九號”將實現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40噸,地月轉移軌道有效載荷50噸,地球火星轉移軌道有效載荷44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發射系統的有效載荷預計為130噸,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bfr火箭的有效載荷為150噸,“長征九號”的140噸恰恰介于這兩者之間。)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7月20日報道,鑒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目標是到2035年使其所有的太空運載火箭完全可重復使用,因此“長征九號”的可重復使用版本很可能正在進行之中。
報道稱,龍樂豪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對“長征九號”有重大計劃。除了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上和建立月球基地外,“長征九號”在2030年的首航將是火星土壤樣本的回歸,也就是在2020年完成火星探測器任務之后。龍樂豪說,“長征九號”的重型有效載荷可以支持中國的軌道太陽能發電站,該發電站將由軌道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將能量傳回地球上的電力轉換器。
報道表示,在與“長征九號”有關的消息中,中俄將在未來10年中加強航天合作,因為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簽署了一項內容廣泛的太空探索合作協議,涵蓋從月球探測到監視軌道太空垃圾等問題。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和俄羅斯正在考慮在超級重型太空運載火箭上開展合作,很可能指的就是“長征九號”。
報道稱,一種安排可能是,俄羅斯的外行星有效載荷會搭中國超級重型火箭的便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俄21世紀20年代中期的聯合空間站可能正在建造之中,這與計劃中的美俄月球軌道空間站是同步進行的。當然,這兩個項目和時間表都極具前瞻性。
報道稱,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位于中國最南端的島嶼省份海南,因為它距離赤道更近,可以提高發射火箭的性能。除了在2015年發射“長征五號”火箭外,文昌還將在2030年前支持“長征九號”火箭的130噸級有效載荷。
報道稱,“長征九號”能夠實現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40噸(或者繞月軌道有效載荷50噸),當它在2030年左右升空時,它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太空運載火箭。它將不僅為中國探月工程服務,而且還將去火星和其他地方。
報道指出,“長征九號”一旦升空,將是令中國成為地外太空大國的第一步。正如與俄羅斯加強太空合作以及中國國家航天局給任何有興趣的國家在“天宮三號”上留出空間所顯示的那樣,中國顯然也計劃將太空作為其21世紀軟實力的核心。(編譯/洪漫)
(2018-07-22 00:12:01)
凡注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法國《回聲報》網站2019-01-03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臺灣《聯合報》網站2019-01-03
美聯社2019-01-03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9-01-03
2019-01-03
美國國防部網站2019-01-03
圖集2019-01-03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9-01-03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9-01-03
《印度快報》網站2019-01-03
來源:參考消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