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芯片市場規模200.3億元,增長率為4.5%。隨著國內芯片大廠陸續擴產,海外企業與國內二三線芯片廠逐步收縮產能,led芯片行業新格局逐漸形成:產業向大陸聚集、產能向龍頭聚集。
由于中國大陸和芯片制造商不斷投入更多產能,導致led芯片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臺灣和國內led芯片產商面臨過高的庫存水平壓力。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末,庫存價值高達25.78億元人民幣(約3.76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3.6%,同比增長102.2%;截至2018年9月末,庫存價值高達12.37億人民幣,環比增長33.2%;庫存價值高達4.07億人民幣,同比增幅高達64.1%。對于中國臺灣制造商晶元光電而言,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庫存價值到達1.72億美元,較上一季度下降1.4%,但較去年同期增長11.9%。
盡管led芯片產商紛紛加大庫存,是為了減緩價格下滑趨勢,但與此同時,2018年初至9月底,led芯片價格卻下降了15-20%。由于三安光電正在擴大產能,部分額外產能預計將于2019年中期正式生效,因此led芯片供過于求的情況可能會在2019年繼續惡化。
led汽車照明
led作為汽車照明的新興技術,受到眾多企業的高度關注。與氙氣、hid燈相比,led能更好地反射道路標志。在車輛中,led可用于照明、安全、便利設施和氣候應用。加上在體積、光源效率、價格成本、性能穩定、節能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這使得其汽車應用領域逐漸拓展,現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前燈、汽車尾燈、車窗照明、功能照明、高級照明等。
由此看來,在汽車照明方面,led燈無疑是現今行業的最新趨勢,也將是未來汽車照明的重要發展方向。在芯片上和其它車載配件上,行業巨頭充當著領頭羊的作用。
受惠于led滲透率持續攀升,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263.8億元,增長率為14.7%。借此東風,不少中國本土廠商著力布局汽車照明供應鏈,尤其是前裝市場的布局力改過去國內led汽車照明市場被國際巨頭長年壟斷的不利局面。
雖然國內led企業紛紛布局,但由于汽車照明的高性能,高可靠性要求,以及汽車行業的相對封閉性等情況,現階段 lumileds與osram占有前大燈市場80%以上;三星的主要市場在韓國,占10%;其余市場為日亞與臺灣廠家瓜分。因此,國內led企業搶占汽車照明市場還需加強技術研發。
智能照明
隨著智能硬件、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進,以及led照明行業的產業升級,智能照明產業正式步入高速發展軌跡。隨著led應用場景的增加和互聯網+、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照明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照明市場規模320億元,增長率為23%。
由于智能照明為住宅、工業、商業和政府部門提供許多關鍵優勢,其中包括能源效率、降低的維護成本、增強的資產安全性以及使用方便性等。通過它們,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隨時隨地遠程訪問照明系統。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中,運營商可以主動預測路燈更換的需求和停電等情況,并可以提高現場效率。通過利用led照明、連通性、傳感器和控制以及分析和智能等功能,企業可以成功實現最低的電力成本。
智能照明市場各企業的主要關注點在于產品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戰略。各大企業正在大力投資推進智能照明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推出家庭和樓宇自動化、智慧城市和智能路燈等應用的聯網照明解決方案。此外,加強產品開發能力和擴大區域市場占有率的戰略合作也有助于智能照明行業的快速創新。
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芯片市場規模200.3億元,增長率為4.5%。隨著國內芯片大廠陸續擴產,海外企業與國內二三線芯片廠逐步收縮產能,led芯片行業新格局逐漸形成:產業向大陸聚集、產能向龍頭聚集。
由于中國大陸和芯片制造商不斷投入更多產能,導致led芯片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臺灣和國內led芯片產商面臨過高的庫存水平壓力。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末,庫存價值高達25.78億元人民幣(約3.76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3.6%,同比增長102.2%;截至2018年9月末,庫存價值高達12.37億人民幣,環比增長33.2%;庫存價值高達4.07億人民幣,同比增幅高達64.1%。對于中國臺灣制造商晶元光電而言,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庫存價值到達1.72億美元,較上一季度下降1.4%,但較去年同期增長11.9%。
盡管led芯片產商紛紛加大庫存,是為了減緩價格下滑趨勢,但與此同時,2018年初至9月底,led芯片價格卻下降了15-20%。由于三安光電正在擴大產能,部分額外產能預計將于2019年中期正式生效,因此led芯片供過于求的情況可能會在2019年繼續惡化。
led汽車照明
led作為汽車照明的新興技術,受到眾多企業的高度關注。與氙氣、hid燈相比,led能更好地反射道路標志。在車輛中,led可用于照明、安全、便利設施和氣候應用。加上在體積、光源效率、價格成本、性能穩定、節能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這使得其汽車應用領域逐漸拓展,現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前燈、汽車尾燈、車窗照明、功能照明、高級照明等。
由此看來,在汽車照明方面,led燈無疑是現今行業的最新趨勢,也將是未來汽車照明的重要發展方向。在芯片上和其它車載配件上,行業巨頭充當著領頭羊的作用。
受惠于led滲透率持續攀升,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263.8億元,增長率為14.7%。借此東風,不少中國本土廠商著力布局汽車照明供應鏈,尤其是前裝市場的布局力改過去國內led汽車照明市場被國際巨頭長年壟斷的不利局面。
雖然國內led企業紛紛布局,但由于汽車照明的高性能,高可靠性要求,以及汽車行業的相對封閉性等情況,現階段 lumileds與osram占有前大燈市場80%以上;三星的主要市場在韓國,占10%;其余市場為日亞與臺灣廠家瓜分。因此,國內led企業搶占汽車照明市場還需加強技術研發。
智能照明
隨著智能硬件、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進,以及led照明行業的產業升級,智能照明產業正式步入高速發展軌跡。隨著led應用場景的增加和互聯網+、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照明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照明市場規模320億元,增長率為23%。
由于智能照明為住宅、工業、商業和政府部門提供許多關鍵優勢,其中包括能源效率、降低的維護成本、增強的資產安全性以及使用方便性等。通過它們,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隨時隨地遠程訪問照明系統。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中,運營商可以主動預測路燈更換的需求和停電等情況,并可以提高現場效率。通過利用led照明、連通性、傳感器和控制以及分析和智能等功能,企業可以成功實現最低的電力成本。
智能照明市場各企業的主要關注點在于產品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戰略。各大企業正在大力投資推進智能照明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推出家庭和樓宇自動化、智慧城市和智能路燈等應用的聯網照明解決方案。此外,加強產品開發能力和擴大區域市場占有率的戰略合作也有助于智能照明行業的快速創新。
隨著顯示屏用于租賃市場、hdr 市場應用、零售百貨、會議室市場需求增加,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led顯示屏市場規模520億元,增長率為15%。
從產業格局來看,led顯示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專注于顯示屏生產的制造商、市場渠道銷售商、工程安裝售后服務運營商等各類專門企業出現,業內專業化分工正在形成,將出現分工明確、密切合作、發展共贏的局面。
在技術不斷革新、價格下降以及潛在市場龐大的態勢下,led顯示屏的運用將更為普遍,不僅在公共生活、商業活動中,更會隨著智能家居、智能顯示等需求發展,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這推動之下,led顯示屏行業將獲得更多契機,保持蓬勃發展利好態勢。
但是,在行業表面欣欣向榮之際,不少企業也感受到一股潛藏的“寒流”正在底下涌動。眾所周知,led顯示屏行業起于微末,生長方式也相對“野蠻”,led顯示屏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在產業市場規模增長的同時,品牌占有率低、結構性產能過剩、行業產品售后難等也成為了限制其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重產品、輕服務”的傳統思想也根深蒂固。然而,led顯示屏企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呢?我們拭目以待。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的審美意識提高,城市景觀照明已成為城市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夜景照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衡量城市總體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它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既反映了一座城市經濟繁榮的程度,又折射出城市的文化氣質和文明程度,已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隨著我國城市景觀照明的價值不斷被挖掘,景觀照明工程規模逐漸擴大,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led景觀照明市場規模750億元,增長率為20.7%。
近年來,高毛利的細分市場備受青睞,其中一個領域即為景觀照明,由于其發展潛力巨大,業內許多企業紛紛搶攻。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表示,當下全國重點城市,城市建設對照明設計的需求早已駛入了快車道。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和“美麗中國”不斷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國家對節能和生態環保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景觀照明需求繼續增加,照明領域市場更加細分。全國涌現大批大型城市景觀亮化示范工程,各地政府紛紛加大對景觀亮化的投入,城市景觀照明將迎來新機遇。
由于景觀照明行業在人才、資金和技術上有一定的限制,照明企業需要為客戶提供景觀照明完整產業鏈的服務,同時積極推進產業鏈技術革新,促進各環節的相互融合與發展,讓企業在景觀照明市場上贏得先機。
uv led
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uv規模3億美元,增長率為30.4%。從2008年至2018年這十年間,uv led企業數量從10家增長到了65家。自2010年以來,幾家可見光led企業已轉向紫外led,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和更高的利潤。
由于企業擴產以及更多企業的進入,uv光譜uva部分是第一個大幅降價的市場領域。uva led價格的大幅降低進一步加速了該技術的采用。隨著lg innotek降價措施之后,臺灣和芯片制造商epileds technologies公司隨后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因此,uv-a的價格在2018年上半年下降了15-20%,未來只有能夠在uva led和uv固化方面進行創新的公司才能持續盈利。
uv光譜的uvb和uvc部分在性能方面更難以發展。與可見光led相比,uv led的研發有三大難題,分別是外延生長設備、芯片材料、。uv led對mocvd的均勻性、溫度承受等有更高的要求,可見光led的外延生長條件并不適用。以往的藍光led采用氮化鎵或銦鎵氮做基底,而uv led則需要采用鋁鎵氮做基底,二者的晶格缺陷、適配情況均不相同,需要重新進行研究。而封裝體系也與傳統的封裝大不相同,也需要重新研究開發。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