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安德魯在拜仁的鋼筆廠從他爺爺手中傳下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生產的鋼筆按照人民幣換算,每支售價超過500元。但是安德魯自己卻在證券公司上班,對經營家族企業,并不感興趣。
紹興市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婁瑾說,德國中小企業協會的會長多特前不久來紹興的時候特別介紹,像安德魯鋼筆
廠這樣面臨后繼無人的中小企業在德國有上萬家,目前都欲尋找買家,希望能和中國企業合作。
后繼無人創業者賣企業
研究家族企業傳承的新加坡學者李秀娟曾經對東南亞的家族企業做了一項統計:其中只有40%的企業能傳到“富二代”,能傳到“富三代”的,只有區區15%。這樣的情況并不僅限于東南亞。婁瑾說,他們了解到,德國目前待售的中小企業,多數是因為后繼無人,主要分布在機械制造類,包括電子、模具、化工等。
這些德國的中小企業雖然大多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員工一般都不超過50人,但企業都有比較完整的技術研發、品牌、營銷體系,在歐洲國家有穩定的市場。紹興市針對企業對外投資,還出臺了專門的獎勵政策,企業海外收購50萬美元以上的生產型企業,可獲得獎勵8萬元人民幣。
紹興老板看重德企科研
婁瑾說,目前已經由德國中小企業協會提供了詳細情況的企業大概有30余家,出售價格在50萬-500萬歐元之間。目前,已經有十幾家國內企業聯系了紹興市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對并購德國中小企業表示濃厚的興趣。
紹興市力邦膠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各種釘膠的龍頭企業,去年銷售收入約7000萬元。總經理謝吉祥表示,想找一家和自己企業類型相似、售價在2000萬人民幣左右的德國企業。
“我看重的是對方企業的人才和專利。”謝吉祥說,目前國內的家具膠水、萬能膠等大多用溶劑型,而水性的萬能膠雖然比較環保、沒有刺激性異味等,但成本很高,原材料要從德國進口,一旦收購一家德國同類型的企業,不僅能夠擴大產品出口的渠道,而且可以將德國公司作為一個技術研發中心,開發出成本較低,更加環保的新產品,對企業的轉型升級有很大幫助。
在紹興當地從事紡織行業的田總表示,他想在5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之內,購買一項德國紡織企業的專利技術,以便在國內競爭中領先同行。
好時機也要注意國際化風險
海外并購一直被認為是大型企業考慮的事情,2007年底,龍永圖來杭州演講時曾經說過,國內中小企業的國際化,就是被國外的大企業收購。但是現在,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內的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去收購國外企業了,這對一直缺乏這方面經驗的中小企業來說,機遇和風險并存。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表示,德國企業具有兩大特點:中小企業多、隱性冠軍多,而且隱性冠軍大多出自制造業,這和浙江的中小企業的特點是比較吻合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浙江企業收購德國企業正是一個相對有利的時機,因為歐洲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比較深,許多德國企業正面臨困境。
但楊軼清也談到,中小企業要走出去,還是要更加謹慎,企業在海外投資,不僅要面臨當地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考驗,而且還要面對外國員工的管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國內知名大企業聯想、tcl等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諸多問題,國內企業出去收購時不僅要注意收購兼并時的成本,還要注意后期的整合成本,在走出去前盡量進行深入考察、評估。 (記者 程超 )
來源:都市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