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黃姑鎮的嘉興紅宇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職工們正加班加點趕生產。“雖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企業訂單數量依然呈現上升趨勢。”公司總經理石引良說,“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研發團隊所起的作用。”
嘉興紅宇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07年開始從事機械行業,生產重型機械零部件,對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要求較高,而企業卻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得到了同行業的認可,這與企業培養的6名助理工程師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障分不開。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市不少企業開始重視技術的改革創新和研發在企業轉型升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紛紛掀起了技術改革創新和研發的熱潮。嘉興市一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于去年上半年成立研發小組,在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基礎上,優化完善老產品,研發新產品。由企業25名研發人員進行研發的新型沖擊式黏土破碎機、新型板式喂料機和堆取料機三大項目產品破土而出,改變了公司的機械結構,提高了機械產品的工作效率,目前,這三大項目已被國家列為實用新型專利和星火計劃項目,為該公司創造了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我市一些企業還力求通過與“大院名校”完成技術創新,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力”。平湖市森保門業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機下開始著眼于對外的技術合作和交流,去年與北京華工大學成功對接,利用稻穗、木屑、廢物等壓縮加工成新型門板。與普通門板相比,剛度和韌性更高,同時實現了廢物循環利用,一次性成型后無須油漆和拋光,提升了門板的使用價值,公司的產值也實現了成倍增長。今年3月下旬,嘉興永成制衣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成立平湖服裝技術研發中心,集產、學、研于一體,這將促使我市服裝行業從加工型服裝產業基地向自主研發、自主經營的品牌服飾基地轉變,有力推動平湖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我市已有300余家規模企業利用區位優勢,加快推進以“長三角”為主的產學研合作力度,紛紛與清華大學、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浙江大學等40余所大學、研究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共建研發中心、征集技術難題、轉化技術成果等,不斷擦出技術創新“火花”。
記 者 潘寅超
特約通訊員 徐志良 張其良
來源 嘉興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