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受市場、環保、出口等多方因素影響,中國陶企面臨史上最為嚴峻的生存考驗。部分貼牌商及陶企明顯感受到,國內生產、運營成本不斷攀升,在國內貼牌已經毫無優勢,為此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開始尋求新的貼牌地。
在此背景下,印度因生產成本低,出口便利等多方面優勢,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貼牌商及陶企新的角逐地。印度本身具有何優勢?為何能夠吸引海外貼牌商前去貼牌?未來中國在印度的貼牌份額會不會呈增長趨勢?
主要貼大板及仿古磚
王東(化名)和妻子此前在唐山經營一家企業,以銷售衛生潔具和瓷磚為主。其產品主要在福建和山東兩地尋找合適的廠家貼牌,連續幾年銷量穩定。但好景不長,隨著一股猛烈的環保風暴在各個陶瓷產區蔓延開來,加之不斷攀升的各項經營成本,山東等產區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王東企業的經營也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局,銷售也逐年下滑。他明顯感受到,在國內貼牌已經毫無優勢,無奈只能將目光投向生產、營銷成本更低的南亞國家——印度。
不可否認,近兩年,印度陶瓷行業發展進程迅猛。來自印度、印尼的陶瓷生產企業開始出現在中國瓷磚展會,意圖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憑借原材料及人工等各方面成本的優勢,印度在短時間內已經吸引了大量來自中東及中國等地的貼牌商、貿易公司、陶企前往當地貼牌。
王東便是這股“新型”貼牌軍中的一員。據介紹,前往印度貼牌的中國企業,所看好的產品主要是陶瓷大板以及×mm、800×800mm規格的仿古磚。以陶瓷大板為例,2016年開始,印度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大板生產線數量已經達到17條,發展勢頭迅猛,在生產線數量上已經走到了中國前面。
同時,國內投資一條大板生產線的成本過高,有陶企想嘗試銷售但不敢貿然建線。佛山市子陶陶瓷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子良表示,印度的大板產品價格十分有優勢,且花色等各方面都和歐洲接軌,為此深受貼牌商的青睞。
成本低、出口便利為印度“硬優勢”
邱子良回憶,2001-2010年這一階段,印度陶企主動進入中國市場,尋找合適的產品再運輸回國進行銷售。從2010年左右開始,中國設備、原輔料等開始紛紛進入印度,中國在印度設點的分公司也越來越多。近兩年,印度融合了來自意大利、中國的設備及技術之后,開始踏上發展的快車道,急速前進,在短時間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能規模。
印度本身具有什么優勢?為何能夠吸引眾多中國貼牌商及陶企前去貼牌?對此,多位受訪者均指出,印度的優勢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成本優勢;二是出口優勢。
以1200×2400mm規格的陶瓷大板為例,印度的售價僅為25美元,×1200mm規格的產品價格更低,僅為5-7美元,相比之下價格優勢凸顯?!吧踔猎谌哪昵?,印度×1200mm的產品價格已經低至每片6美元。”一位受訪者說道,如此一來,印度的成本及高周轉率優勢就顯而易見。
究其原因,一方面,其原材料成本低,據悉,印度本身的鉀長石原材料十分豐富,與此同時,即便是需要進口的原材料,其周邊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的距離區位優勢也十分明顯。另外,其人工成本相對中國也更低。
除了成本低這一硬優勢外。吸引大量中國貼牌商及陶企去印度貼牌的另一因素就是國內瓷磚出口連續幾年持續下滑,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目前正面臨更為嚴峻的貿易摩擦形勢。
邱子良表示,中國貼牌商轉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反傾銷。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貼牌商在中國生產已經毫無優勢,所以開始轉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將貼牌產品直接出口到世界各國。“印度本身的產能靠自身難以消化,也要銷往世界各地,某種程度上而言,印度的全球銷售通路早已打開,整個國際化進程要比中國更先進,且英語就是當地的官方語言?!?/p>
與此同時,金尊玉大理石瓷磚國際部總監李晚華亦表示,多年來,印度的金融體系和世界接軌,與其合作可直接采用賒銷的方式,相對靈活。另外,印度因長期的文化差異,其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更快,對海外市場的發力也更加精準。
kt瓷磚國際貿易部銷售總經理鄭洪遠亦發表了類似的看法,近幾年中國瓷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多方因素導致很多貼牌商及陶企愿意去印度貼牌。除此之外,印度陶企抱團發展的意識比中國強,其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上具有一定優勢。
“印度目前可以說正在逐漸成為中國強勁的對手,其對中國沖擊最大的還是出口,在中國市場,印度產品本身的優勢不大。但是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p>
去印度貼牌的模式不會長久?
但是綜合而言,中國貼牌商及陶企去印度貼牌,實際上實屬無奈之舉。有受訪者表示,國內綜合生產運營成本越來越高,且出口下滑嚴重,以美國市場為例,部分企業的出口量雖然大,但是平均單價過低,很容易被印度取而代之。
對于明年及未來去印度貼牌的企業會不會越來越多。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增量。邱子良表示,今年是國內企業及貼牌商去印度貼牌的上升期,明年應該還會有小幅度上升,但是量應該不大,到2020年,應該會到達頂峰。“因為中國自身的產能已經很大,同時還要考慮交貨期的問題,和中國陶企合作,交貨期不能太長,在印度貼牌交貨期需要1-2個月,對于國內一線品牌而言,適應起來有些難度。”
同時,對部分選擇在印度貼牌后直接出口世界各國的品牌而言,這種做法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不會持久。因為印度人本身具有很強的全球視野及生意頭腦,對于此渠道,久而久之也會被印度陶企取代。
有業內人士亦認為,中國目前和印度陶瓷為高度重疊性及競爭性的關系,雖然目前這一現象在今年尤為明顯,但中國在印度綜合的貼牌量并不大,其唯一的差異化優勢便是大板,但是這部分產品的量十分有限。
鄭洪遠表示,印度和中國的競爭關系大于合作關系,這種短暫性的貼牌行為不會長久。為此,中國企業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而不是單純為了成本優勢選擇去印度貼牌?!艾F階段擺在中國陶企及貼牌商面前只有后兩條路,一條是去印度貼牌,可能前面走得會很輕松,但后面或將無路可走;另一條就是提升自身品牌的競爭力,主動迎接來自印度等國的競爭,雖然前路坎坷,但這將是利于品牌發展的長遠之路。”
來源:陶瓷信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