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山東省禹城市通裕集團自主研發的73噸級電渣重熔鋼錠成功下線。這標志著我國百萬千瓦核電站建設徹底結束了長期依賴進口原材料的歷史。通裕集團董事長司興奎高興地說:“這是繼上個月我們研制出國內風電第一軸之后,依靠自主創新優勢,攻克的又一世界性難題。”
據了解,73噸級電渣重熔鋼錠是大型核電站建設中制造主管道的主要原材料。大型鍛件的電渣重熔技術因其要求密度實、純度高,被公認為世界性技術難題。通裕集團通過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改進冶煉方法,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關。
司興奎滿懷信心地說:“家里有 ‘糧’,心中不慌。機械裝備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我們依靠自主創新苦練內功,實現了逆勢崛起。”
目前,通裕集團已擁有2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與國內外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企業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實現 ‘生產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循環研發格局,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和科技轉化能力,并由此形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一季度,通裕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出口創匯490萬美元,同比增長都在30%以上。
“此前,我們主打印度等東南亞低端市場,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后續訂單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司興奎說, “但我們沒單純拼市場,而是主動收縮戰線,集中人力財力利用儲備技術開發新產品,搶占市場高點。”他們與西班牙格美瑞公司、美國ge以及東方汽輪等高端客戶建立合作關系,在短時間內開發出風電增速箱、船用全纖維曲軸、直驅型主軸、核電站汽輪機、發電機轉子等6個高新技術產品,并成功申報120兆牛自由鍛壓力機、船用全纖維曲軸成型工藝、風電發電機主軸成型工藝等3項國家級發明專利。今年3月,通裕集團自主研發的3mw風電主軸下線,這種專為丹麥客戶量身定做的產品,可配裝直徑約90米以上的風輪,即使在無風情況下,每小時也可帶動發電3000度左右,產品規格功率位居國內第一。集團副總經理楊興厚介紹說:“盡管高端客戶對產品要求很高,但與之相隨產品附加值也相應提高,比如出口丹麥的產品就能增加四成利潤。”
通裕還通過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業生產水平。近日,他們又斥資3600萬元新上一條風電主軸恒溫生產線,提高產品精密度。目前,通裕已消化技改成果138項,生產效率提高了28%,直接增效6000多萬元。在此基礎上,該集團搶抓鋼材降價的有利時機,變 “買”為 “賣”,實現了大型生產機器——桁車梁的自行生產,一進一出,集團節本增效1.9億元。
“有了 ‘自主創新’這個法寶,應對金融危機我們的信心越來越足。”司興奎如是說。 (崔珠峰)
來源:德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