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篩查診斷系統研發和臨床試驗”項目啟動現場。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屬眼科醫院院長劉奕志致辭。
項目顧問委員會部分專家合影。
林浩添教授獲聘擔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2月29日上午,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主持的2018年科技部“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的資助項目——“常見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篩查診斷系統研發和臨床試驗”項目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州珠江新城院區)正式啟動。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主任班曉娟、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員王衛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屬眼科醫院院長劉奕志、亞非眼科學會主席吳樂正、中山大學科研院副處長陳春燕、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北京郁金香伙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磊等出席啟動儀式。
劉奕志在致辭中對項目成功立項和啟動表示熱烈祝賀,對項目負責人林浩添近幾年在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此次國家項目的實施和落地,進一步增強了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科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
陳春燕代表中山大學對林浩添成功申獲國家項目表示祝賀和高度贊揚。她指出,現在正值新一輪衛生與健康的變革,中山大學也從文理醫向文理醫工的轉型,本項目是醫產研用協同創新優秀代表,中山大學會全力支持該項目的實施,并預祝項目圓滿完成。
班曉娟指出,該項目是人工智能和醫學結合的典范。鑒于林浩添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杰出貢獻,經過學會委員的考核和討論,以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發展需要,班曉娟代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授予林浩添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證書,希望他能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將醫療人工智能做得更寬更廣。
據了解,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作為這次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牽頭單位,對項目的執行和管理高度重視,并為本項目聘請了謝立信院士、王衛東研究員、馬國林教授、劉奕志教授、班曉娟教授等國內9位頂級專家并成立了顧問委員會專家。
常見致盲、致畸、致死疾病分別指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脊柱側彎、心腦血管疾病和頭面部腫瘤,這些疾病會嚴重影響國民健康。據統計,在這6種常見病中,盲和低視力度數的人數大于 0萬,脊柱畸形人數大于1000萬,心腦血管疾病和頭面部腫瘤兩類疾病致死人數超過3億。
據了解,林浩添主要從事眼病臨床診療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其倡導并推動成立產學研一體的“醫學人工智能聯盟”,建立了全球領先的跨專科多病種影像學大數據庫和人工智能應用平臺。研發構建了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白內障診療云平臺,并在廣州開啟全球首個眼科人工智能機器人門診。
“以往的ai只針對眼科疾病進行篩查和診斷,這次研發的ai系統不止針對眼科疾病,是在眼科疾病篩查基礎上的提升。”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表示,眼睛是個體表器官,很多疾病有時看一眼就能發現。“從‘眼’走向全身疾病,通過研發跨專科、多病種的醫學影像ai診斷技術,以提供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來源:機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