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收購湘火炬一舉成名的譚旭光又一次吸引了媒體的目光。
6月18日上午,譚旭光出任集濰柴動力、濰柴重機和山推股份三大集團于一身的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
“目前山東重工正在制定銷售收入達1000億元、進入世界500強的戰略規劃。”譚旭光說。
山東重工誕生
與此前媒體的猜測一致,山東重工的組建模式類似山東鋼鐵。16日,山東重工在山東省工商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000萬元,成為山東省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大型集團,旗下包括香港和內地上市的4家上市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和內地a股)、濰柴重機和山推股份等。
山東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在揭牌儀式上介紹,除將劃撥濰柴控股、山工集團、山汽集團三大集團國有產權外,還將山東交通工業集團下屬的山東德州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劃入山東重工集團;注銷山工集團,其所有債權債務由山東重工集團承擔;山汽集團更名為山東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重工集團的組建,實現了山東省打造大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團的想法,這標志著山東省汽車產業整合拉開序幕,新誕生的山東重工將肩負起山東打造千億汽車零部件集團的重任。
“將由濰柴控股主導重組,將山東重工打造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集團。”譚成義說,其中,濰柴控股是集發動機總成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譚旭光看來,山東重工的成立恰逢其時。
重組加強協同效應
將企業真正做到足夠大應該是山東省政府力推山東重工的主要原因。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產值在全國尚屬前列,但潛藏的問題不少。原山東省經貿委于2008年頒發的《山東省機械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曾指出,“目前多數龍頭企業尚未達到經濟規模,能夠支撐和帶動行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企業較少,特別是缺少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性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工程機械行業,山東尤其缺乏與其地位對等的大企業集團。”業內人士分析說,2008年山東省全部機械行業銷售收入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900億元,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但工程機械行業優勢企業間的對比卻差距明顯,以徐工、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為代表的徐州、長沙板塊也已贏得發展先機。
“2007年時,濰柴集團曾計劃用3-5年的時間使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現在看,山東重工集團的成立使這一計劃得以提速。”譚旭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山東省為推動大企業的聯合重組,去年曾主導了山東鋼鐵集團的成立。但山鋼成立一年多以來,始終未能有效整合省內鋼鐵企業,這為山東重工集團此次重組留下濃重陰影。
“這次重組不是政府拉郎配,而是金融危機下戰略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面對媒體的疑問,譚旭光說,“三企業重組具有很強的協同效應,在新集團內部沒有同業競爭關系。”
譚旭光說:“山東重工擁有的濰柴動力、山推股份和濰柴重機三只股票作為獨立的上市公司,目前沒有合并重組計劃。”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項涉及600多億元資產的戰略重組,將影響中國乃至世界裝備制造業格局。但這場重組效果到底如何,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鄭 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