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晚9點30分,小關特大橋上,淅淅瀝瀝的小雨落下來。很快,橋面鋁合金護欄、人行道上起了薄薄一層凝冰。
“準備除冰融雪,準備除冰融雪!”此時,橋頭傳來貴陽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本周負責抗凝工作的總指揮長何俊的聲音。隨著指令發出,一輛黃色的除冰融雪車從小關隧道涵洞口朝著觀山湖區方向緩慢行駛,車尾揚起一片粉末狀的白色融雪劑。
“近幾年的除冰融雪工作量雖然增加了,但開展還算順利。”多年在抗凝一線工作的貴陽市市政管理處道路所維護股股長張驊說,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積累了經驗,基本能預判哪些節點可能出現凝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市政處添置了兩臺專業的除冰融雪車。
“以前人工除冰融雪時,需要八九個人在長安車上用雙手或者用盆潑撒。要想把負責的主干道從頭到尾進行一次除冰融雪,起碼要十幾個小時。”張驊說,現在主干道實現了除冰融雪純機械化全覆蓋,除冰融雪車只需兩人,完成一次除冰融雪只需兩小時,而且除冰更均勻。
當晚,在小關特大橋進行除冰融雪工作的還有貴陽市市政工程處排水所副所長胡宇罡。他說,對貴陽市的抗凝凍工作來說,2008年是一個“里程碑”:“那次五十年一遇的凝凍災害天氣給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就拿著鐵鏟在這里除冰,送來的盒飯打開兩分鐘就被吹冷了。”
那次凝凍后,市政人對照工作職責查缺補漏,優化相關措施,把抗凝從“搶險”變成了日常工作。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現在市政要管理的道路比原來多了13條,抗凝工作量也隨之增加。
“我們也從中悟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胡宇罡說,每天白天,市政一線作業人員不間斷開展道路巡查,夜間分零點、凌晨3點、6點3個時段,對管養設施、路段凝凍情況進行巡查,對貴陽市區重要道路、重要節點、通車橋梁等易結冰路面采取除冰融雪措施,排除道路安全隱患。
今年12月1日開始,市政處就已啟動《惡劣氣候下市政設施維護管理應急預案》,物資儲備、人員安排全部到位。凝凍天氣后,城管系統強化24小時值班制度,全面加強對易結冰路段的信息化監測及應急處置調度,根據天氣預報安排工作,提高道路維護的工作效率;及時收集“貴陽百姓拍”app上市民反映的情況,迅速到現場處置。
在具體操作上,大家也不斷摸索“訣竅”。例如每次除冰融雪時,如果是單邊兩車道,要先從快車道入手;如果是單邊三車道,則是從中間車道入手。這是因為融雪劑會往慢車道或者兩邊車道流淌。
晚上11點,在小關特大橋的工作結束后,胡宇罡又馬不停蹄趕到排水所的“責任田”去巡查。本報記者 湯利
來源:貴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