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研制成功國內設計載荷最大的臺車式拋丸清理機,2月份研制的移動式拋丸器填補公司空白,3月份研制出迄今國內最大的鋼管外壁清理機,4月份研發的新型單圓盤直面葉片拋丸器填補國內空白,5月再次研制出填補國內空白的雙拋頭橡膠履帶式拋丸清理機……今年以來,雙星機械總公司幾乎每個月就有一項在國內同行業中實現重要突破的新產品問世,制造了令業內關注的“雙星機械現象”。
國內機械行業的競爭原本就十分激烈,而國際金融危機大范圍蔓延后,機械行業的市場形勢更為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星機械總公司上半年的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卻穩步回暖。對此,雙星集團總裁汪海的解釋是,通過及時把握國家政策這一“風向標”,加快進軍高端市場,加緊研制高端產品,使雙星機械在同行業中占得先機,在市場上化危為機。
改革機制,構筑創新大平臺
今年4月,在雙星機械總公司旗下的橡機公司,成型機雙滑道金屬成型鼓試車成功。作為輪胎成型制作的先進設備,金屬成型鼓按照正常研發速度起碼需要半年時間,但該公司攻克了密封難、易串氣等一系列難關,只用80多天時間就將產品試制成功。橡機公司總經理高進緒認為,該公司取得這一突破,來自于技術人員承包制度改革所激發出來的創造力。
年初,雙星機械總公司進一步改革技術部門管理機制,推行專業實體承包、項目一條龍承包等多元化承包模式,由技術人員對產品的研制進行承包,研發成果越多、越有價值,得到的報酬越豐厚。此舉極大調動了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潛能,為企業進軍高端構筑起強大平臺。半年來,雙星機械總公司先后開發出30多種中高端產品,有5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大部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
把握“風向”,找準創新切入點
今年3月,雙星機械總公司旗下的鑄機公司研發成功國內最大的鋼管外壁清理機,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該公司總經理楊寶林表示,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出臺后,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大,作為輸送石油、天然氣主要管道的鋼管需求量隨之加大,高技術含量的大型鋼管外壁清理機的需求量也相應加大。鑄機公司及時捕捉到這一市場信息后,很快作出了開發大型鋼管外壁清理機的決定。
根據國家政策的“風向標”,雙星機械總公司先后開發出適應我國電力大發展、為輸變電關鍵設備作外部清理的拋丸清理機,適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修路建橋服務的鋼筋專用拋丸清理機,適應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熱鍍鋅爐、電弧爐、漆霧除塵、炭黑除塵、有機廢氣催化燃燒凈化除塵系統;適應國家扶持太陽能行業政策的雙頭內膽成型機、壓筋機、外皮壓邊機等成套太陽能生產設備。
有了這些適銷對路的高端產品,雙星機械總公司成功跳出了產品同質化競爭的藩籬,找到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完善管理,營造創新好氛圍
“高端產品的工藝技術在初次創新過程中,很難做到萬無一失,為此,我們在車間實施‘高端工件創新首過免罰’管理辦法,讓員工消除因創新失誤而受到經濟處罰的顧慮,全身心地參與高端產品的創新。”雙星橡機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雙星機械總公司不斷加大管理創新力度,先后推出了“創新四個一工程”、“創新質量倒追管理法”等50多個管理新方法,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前4個月,機械總公司先后完成雙層螺旋式分離篩、“秤砣”自由調控工裝、盲孔鏜刀等創新項目870多項,創造效益500多萬元,實現了“創新無死角”。
來源:青島日報 記者 林 剛 通訊員 王開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