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似乎正在全球各地“游蕩”。幾乎在美國對我國輪胎采取“特保”措施的同時,歐盟也對我國產的輪轂開展反傾銷調查。
昨日從寧波市外經貿局獲悉,歐盟對華鋁合金輪轂進行反傾銷調查已經正式立案,并已確定了4家強制應訴企業,我市也有50多家企業涉案。
目前我市的輪轂出口企業正在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輪委員會密切合作,共同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進行抗辯應訴。
今年第4起反傾銷調查
今年8月13日,歐盟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出口歐盟的鋁合金車輪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歐盟今年對華第4起反傾銷調查。而在8月11日至8月13日的短短3天內,歐盟相繼發起了對中國輸歐的葡萄糖酸鈉、鋁合金輪轂的反傾銷和鋼絲繩的反規避調查。
根據歐盟公布的消息,本案的傾銷調查期為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歐盟委員會初步選定土耳其作為計算中國涉案產品正常價值的替代國。這次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100多家企業,涉案金額達到3.9億美元。根據程序,歐盟將在9個月內有一個初裁的結果,如果認定中國鋁合金輪轂生產企業有傾銷行為,將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率。而終裁結果公布的日期不超過15個月。
“歐盟的調查是毫無道理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熊傳林在應訴協調會上指出,“中國賣到歐洲市場的鋁輪轂價格比在國內的價格高,因此并不構成傾銷。”據了解,我國出口的鋁輪轂產品絕大部分是中低端的大眾化產品,以零售市場為主,且中國出口相關產品只占歐盟需求的8%,給整車廠配套的比例不到3%,規模上很難構成傷害。
根據歐盟的規則,一旦中方敗訴,歐盟將連續5年對我國出口到歐盟的鋁合金輪轂加征最高33%的關稅。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將完全喪失歐盟市場,并可能造成我國4萬~5萬名職工失業。
50多家寧波企業涉案
我市是國內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汽車輪轂產量很大。歐盟對中國產輪轂發起反傾銷調查,我市有眾多企業涉案。
根據市外經貿局提供的資料,在這場反傾銷官司中,我市共有50多家企業涉案,涉案總金額為2500多萬美元,其中鄞州區涉案企業最多,超過20家,涉案總額達到1200多萬美元。
“我們的汽車輪轂出口數量不小,歐盟是很重要的出口市場,而且增長較快,潛力很大。”寧波市外經貿局對外貿易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我市輪轂企業大多數處在發展初期,企業規模不大,實力相對較弱,比如這次的涉案企業,大多數涉案金額都在100萬美元以下。歐盟對我汽車輪轂發起的反傾銷一旦成立,也就意味著產品的出口價格要上漲近三分之一,等于我們的鋁輪轂在歐盟27個成員國的市場上完全喪失競爭力,這將對我市的輪轂出口帶來較大的損害。”
4甬企參加集體應訴
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輪委員會的指導下,我市已有4家企業參加了集體抗辯應訴,與全國35家輪轂廠商一起,共同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目前這4家企業正在準備各種應訴資料,并填寫歐方發出的met問卷(市場經濟地位問卷)和大問卷。
鄞州區一家不愿透露名稱的企業表示,該公司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汽車輪轂超過200萬美元,歐盟市場對其十分重要。但歐盟貿易委員會并未抽中該公司作為調查對象,公司將全力配合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聘請的律師進行集體抗辯應訴。
據了解,目前歐盟貿易委員會已經確定了該案的4家強制應訴調查企業,我市沒有企業被抽中,這也意味著我市企業基本無緣單獨稅率調查(根據歐盟規定,被抽中企業在爭取單獨稅率方面的機會較多)。
對于該案的前景,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聘請的律師陳惠清表示,目前還很難說,因為這場官司才剛剛邁出第一步。“目前國內比較大的鋁合金輪轂生產商都已經報名參加了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輪委員會組織的集體應訴。”陳惠清表示,這樣的集體抗辯勝算更大。
我市另一家參與應訴的輪轂企業表示,他們目前正在與歐盟的合作伙伴聯系,希望發動歐盟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合作來打這場官司。據分析,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是站在中方企業這一邊的,因為對歐洲汽車制造商來說,歐盟對華輪轂反傾銷將對中歐汽車零配件貿易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也不利于歐盟跨國汽車公司的全球產業分工、布局和供應鏈管理。如果反傾銷措施實施,不僅中國輪轂行業將受到嚴重打擊,還將造成歐洲汽車制造商采購成本上升,歐盟廣大消費者的維修成本增加,影響歐洲汽車業從金融危機中復蘇。(記者 殷 浩 通訊員 范小君 )
來源:東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