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不斷考驗著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產品和服務水平。到去年底,全國的充電樁數量已經達到45萬個,同比增長51%。數量增長的同時,充電樁的產品類型也隨著新能源車種類和充電場景的豐富,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充電服務也將更加精細化。北京交通廣播記者賈天陽報道:
隨著近些年新能源車的快速普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發展也在不斷推進,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處長南斌介紹:
“截止到8月,全市的電動汽車將近20萬輛,13.3萬個充電樁,公用的2萬多個。全市范圍內充電服務半徑達到了將近六公里,在六環路范圍內已經小于了五公里?!?/p>
定期在快充站充電已經成為了很多車主的選擇,他們說:
市民1:充一次240公里吧,不耽誤時間,吃飯了再休息,四五十分鐘。
市民2:基本上都快充,都在外面,充電很方便,基本上半個多小時。
特別是新能源運營車輛的增加,讓市場的快充需求越來越高,充電樁生產廠家浙江萬馬新能源在2016年就把重點放到了快充樁的生產,副總裁唐超洋說:
“2016年下半年停止了交流樁的建設,建直流快充站。為公交車啊、網約車、物流車服務的。基本上是160千瓦,小車30分鐘能充到85%?!?/p>
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電池對快速充電的接受能力將越來越強。充電樁企業也在為這種未來的變化進行技術儲備,唐超洋介紹:
“投240、360千瓦,最終會投到左右。上汽、吉利的車,明年都會出1.5c的充電倍率,半個小時電池基本就能充滿。那你的樁功率就要跟上來?!?/p>
在私人充電樁方面,受到原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影響,普及率一直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長南斌說:
“既有的這些居住的小區受它的停車位啊、電源條件呀這些限制,并不能夠完全的實現一車一樁。現在私人自用充電樁的建樁比例大概是在73%左右?!?/p>
2016年,中國普天和星星充電開始為北京市的老舊小區生產移動充電樁產品,星星充電總經理朱建忠介紹:
“這個產品應用在特別是二環以內一些老舊小區,物業晚上把電池給充滿,然后白天的話有人來補電。一個車20度電,通過10度電、5度電,你就能跑個一百來公里了。投了有六七十個小區。”未來這種移動充電樁還將應用于更多的場景,中國普天新能源總經理劉峰說:
“隨著充電樁的布局越來越優化以后,移動充電設備會在會議、服務大型活動、道路救援發揮更重要的作用?!?/p>
智能化也是充電樁生產的發展方向,智能充電樁不但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捷的充電和結算服務,也為充電樁的后期運營維護提供了便利。智充科技創始人丁銳介紹:
“全智能化的硬件,它對于每一個狀態,你的故障,我們都會有一個自動判斷的邏輯。甚至說可以遠程通過軟件的更新去解決,解決率在90%以上?!?/p>
去年開始,國家新能源補貼進入退坡軌道,市場也從原先跑馬圈地式的拼數量進入到提升服務品質的階段,智充科技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定向性更強的精細化服務,創始人丁銳說:
“根據環境的屬性、運營商的屬性,還有他的使用習慣、電費和服務費的敏感性、車的特性,匹配服務?!?/p>
目前北京市有超過50家充電樁運營企業,不少車主都曾吐槽,買了新能源車要在手機上下載數十個應用軟件。北京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e充網,整合了全市98%的公共充電樁數據,為車主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務,e充網副總經理黃群介紹:
來源:今日頭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