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我們&ldquo風生水起看湘中&rdquo新聞采訪團一行第一站來到雙峰縣。在我市農業大縣雙峰,我們聽到最多的,便是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話題。近年來,雙峰縣依托農機產業優勢,堅持&ldquo龍頭企業+農機市場+農機會展+產業園區+自主創新&rdquo五位一體戰略,注重產業轉型升級,走大公司、大集團帶動大產業發展之路,通過整合資源打造&ldquo農機航母&rdquo。農機年產值達11.3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3.8%,占全省農機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ldquo農友&rdquo牽頭整合&ldquo小舢板&rdquo
雙峰縣是全國著名的小農機之鄉,擁有全國最齊全的農機產品線,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要舉辦全省或全國性的農機會展。作為著名的農機生產大縣,&ldquo鼎盛&rdquo時期雙峰縣光是米機企業就有158家,產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然而,小作坊遍地開花的局面也困擾著該縣農機產業做大做強。
2008年下半年,受原材料漲價和金融危機的沖擊,這些&ldquo小舢板&rdquo遭遇了大風浪,一些小企業不得不&ldquo關門大吉&rdquo。在湖南省農友機械董事長劉若橋看來,雙峰縣的小農機在產業基礎、市場網絡等方面都占據優勢,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但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整合、升級。
2008年12月,由農友機械牽頭,大鵬機械、永旺機械、湘中遠達、恒昌機械、興鑫機械、良華機械等7家企業走到一起,以股權為紐帶,組建了雙峰縣第一家企業集團&mdash&mdash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集團組建后,內部分工合作,成員企業負責各部件的加工,總部負責研發、組裝、品牌和渠道建設。公司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專家,與湖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湖南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通過資源整合、產品優化和市場提升等一系列手段,在當年因整合停產數月的情況下,農友集團實現產銷量同比增長20%、成本降低15%、利潤增加10%、稅收增加200%。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創利稅1400多萬元,16個產品列入了國家、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和12個農業大省的農機購機補貼目錄,顯著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ldquo大船隊&rdquo攜手打造&ldquo產業航母&rdquo
集團組建后,升級換代的新產品迅速打開了市場,提升產能迫在眉睫。
2010年,農友集團投資6000萬元擴建2萬平方米廠房,并對生產線和相關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預計今年10月以前全部建成投產,達到年產谷物加工組合機40萬臺,耕整機和旋耕開溝機5萬臺,玉米脫粒機、電機、磨漿機、水泵等其它農業機械50萬臺的生產規模,年產值將超過13億元,創利稅1.7億元,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
劉若橋告訴記者,小農機適合南方耕種和農產品加工的習慣,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另外,農友集團目前正開發適合北方規模生產的半喂入式多功能收割機、大型米機,適合城市居民家庭使用的胚芽米機及節能電機等附加值高的產品。
從&ldquo小舢板&rdquo到&ldquo大船隊&rdquo,雙峰農機企業從農友集團的成功看到產業整合的前途。在農友集團的帶動下,100多家米機企業自發整合成了13家集團公司。而農友集團的成功組建也吸引了很多有識的同行,長沙的湘華凱收割機、濱王柴油機、湘糧機、婁底的湘豐機電等企業紛紛伸出橄欖枝,尋求合作。
劉若橋表示,公司計劃進一步整合提升,爭取3至5年內上市,10年內打造世界最大的小農機企業,成長為真正的&ldquo航空母艦&rdquo。前不久曾精確投資湖南漢森制藥的復星集團投資總監陳水清一行考察了農友集團,他們對農友集團的產業基礎和整合前景產生了濃厚興趣。
產業集群破解作坊瓶頸
資本是市場經濟的原點,不同于靠信譽和承諾來維系,以股權為紐帶的資源整合,會最大限度地激發低效資產的活力,也是實體企業在商業競爭中逆水行舟的原動力。雙峰農機產業通過資源整合與轉型升級,打造產業集群,突破了家庭作坊小而散、小而差的瓶頸,正顯示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雙峰縣提出&ldquo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農機大市場+農機會展+自主創新&rdquo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和品牌整合、資產整合、產業整合的總體思路,抓大并小,扶強汰弱,規范管理,著力打造現代農機機電產業集群。
在縣政府的引導下,占地1600畝的湖南省唯一的農機機電產業園區,入駐&ldquo農友&rdquo、金峰、湘源等10多家農機企業集團,聚集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產能,起到了巨大的牽引、輻射和示范帶動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雙峰農機作坊數量大幅減少,企業集團快速發展,產品和產業的競爭力顯著提升。農友集團生產的家用組合米機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0%。而與產業園區毗連的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通過舉辦全國區域性的農機會展,輻射湘、鄂、川、黔等20多個省(區)及緬甸、老撾、越南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達15億元。
&ldquo產業集群是區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小企業以股權為紐帶,組建企業集團,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科技含量,走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是與行業巨頭抗衡的唯一途徑。&rdquo農友集團總經理助理朱婷饒有興趣地介紹:2010年4月,&ldquo農友&rdquo引來&ldquo金鳳凰&rdquo,與永州的金豐科技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共投入資金3088萬元,專業生產多功能收割機。此舉標志著雙峰縣農機產業集群發展、內聚外聯的發展戰略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ldquo雙峰縣農機產業集團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按專業化分工、社會化生產的要求,制定高起點的產業規劃,充分發揮大企業集團和產業園區的洼地效應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加快產業集群的建設,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協作化生產,破解技術、產能、市場、成本和資金的瓶頸,通過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調控,推動企業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并通過龍頭企業的聚集和帶動效應,形成大集群,對接大市場。&rdquo分管農機產業的副縣長齊志剛深有感觸地說。
面對未來雙峰農機產業發展,婁底市委副書記、雙峰縣委書記劉事青表示:要認真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ldquo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rdquo的精神,按照縣里的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農機產業整合力度,支持企業擴產擴能項目建設,力爭到2015年實現農機工業總產值40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
愿雙峰&ldquo農機航母&rdquo揚帆奮進,獨領風騷!
婁底日報 作者:劉惠南 龍紅年 段志光 吳長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