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到今年一季度,縫制機械行業面對勞動力、能源等資源要素緊缺和價格大幅攀升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行業經濟出現了始料不及的恢復性高增長,產銷量、進出口金額均迅速提升,2010年許多經濟指標超出了2007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在結構調整方面呈現出許多好苗頭,機電一體化產品比重大為提高,產業鏈由向整機偏移的杠桿逐漸轉向零部件企業,各優勢企業得到更快發展。但在行業高速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一些隱憂。
機電一體化需求倍增
2010年,在下游服裝、箱包等行業經濟復蘇的強勁拉動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迎來了強勁復蘇,產銷量恢復性高速增長。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統計局和海關數據基礎上測算,2010年行業縫制機械總產量為1596萬臺,同比增長36.41%,恢復到2007年的89.6%,工業機產量同比增長68.17%,恢復到2007年的94.8%,產量全面接近2007年歷史最好水平;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出口額同比增長83.6%、36.21%,相比2007年分別增長了34.1%和6.7%,雙雙突破歷史最高水平,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產值創下歷史新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市場強勁復蘇所帶來的產量全面高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復蘇基礎;二是近兩年來行業產品結構向中高檔特種機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快速結構調整,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水平;三是產業鏈向cad、裁剪、拉布、吊掛、整燙、激光、無縫縫合等領域的不斷快速延伸,進一步壯大了產業規模。
據了解,2010年,服裝等下游行業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高效、節能、特殊功能類的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需求量大幅上升,高附加值產品已經逐步成為企業的主打產品和新的利潤增長點。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10年帶電控裝置的縫紉機占工業機生產總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1.07%增長到現在的25.04%,其中2010年是電腦平縫機迅速發展的歷史拐點,總產量突破百萬臺大關,取得年產量150萬臺、同比增幅114.2%、占高速平縫機總量由20%猛增到36.5%的佳績,極大地推進了行業機電一體化發展進程。
四大問題困擾發展
自去年三月以來,市場需求有增無減,縫機行業復蘇腳步越來越快,甚至有些企業產銷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是,用工緊缺、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并因而導致的零部件企業因利潤緊縮而產能恢復緩慢,成為近一時期困擾和制約行業復蘇和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透過這些企業反映最為集中的熱點,我們應該看到一些很可能影響行業長遠發展后勁的深層次問題。
&mdash&mdash&mdash企業贏利水平下滑。受資源短缺、缺工、限電等多因素疊加影響,縫紉機零件毛坯、零部件、機殼等產能無法較快提升,出現供給不足的狀況,整機企業因缺件而階段性停工現象較為普遍。同時,由于社會勞動力、生產資料價格的全面上漲,整、零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據對部分整機和零部件企業調查統計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企業的用工成本平均上升20%~25%,原材料成本平均上升25%~30%,其他成本上升15%左右,但行業大部分零件維持原價,部分重點零件價格平均僅微調3%~5%,整機價格提價比例僅為2%~3%左右,無法有效消化各種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漲。目前行業整體贏利水平普遍下滑,骨干企業平均凈利潤僅為6%左右,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mdash&mdash&mdash零部件行業亟待轉型升級。2010年零部件企業用工缺口進一步擴大,企業技工缺口平均為15%~30%,受此影響,企業產能難以快速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零部件企業的定單完成率平均為70%~75%,企業急需進行有效技術改造。而由于成本大幅上揚,產品提價困難,貨款回籠周期較長,企業利潤下降,企業再發展和再投入的信心受到較大影響,觀望氣氛濃厚。據對20家零部件企業調研顯示,2010年平均用于裝備更新和改造投入金額僅占產值的3%,難以滿足當前裝備自動化升級和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的需求。
&mdash&mdash&mdash產品質量存在下滑隱患。由于產品全線供不應求,搶速度、上產量、滿足市場成為企業發展主旋律,整、零企業加班加點忙生產狀況一直沒有得到緩解,重產量輕質量現象有所抬頭。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行業近20家骨干零部件企業調研中發現,約有45%的零部件企業明確表示整機企業對零部件的質量采購要求有所放松。據部分整機和零部件企業反映,在中小型整機企業中忽視產品質量的現象更為嚴重,如:零件未完成最后加工工序、未經過熱處理,甚至質量有明顯缺陷的次品也一樣被&ldquo搶購&rdquo而流入市場,為產品質量問題埋下了極大隱患,對國產品牌形象將造成明顯影響。據經銷領域反饋,2010年行業關于產品質量的投訴陡然增多。
&mdash&mdash&mdash知識產權糾紛強度升級。近兩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行業在特種機及電控系統領域的國產化進程加快,國內外知識產權糾紛強度呈升級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08~2010年僅日本知名企業就電腦平縫機、電腦曲折縫、電腦雙針機、筒式繃縫機、釘扣機等產品分別向我行業部分企業發起了6起專利糾紛起訴,2010年新起訴的專利官司已發生3起,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些專利訴訟將遲緩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對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速度和品牌知名度等將帶來負面影響,急需加強自主創新,突破專利技術壁壘,快速擺脫被動發展局面。
企業贏利水平下降,讓勞動密集型的縫機企業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特別是零部件企業發展信心不足,不敢投資擴產,并越來越多的選擇多元化生產。作為產業鏈的基礎,零部件企業的穩定與否關系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國內企業打專利官司的越來越多,企業也增強了互相之間的防范。而產品質量的下滑從根本上來講,是由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令客戶和經銷商放松了對質量的要求,企業也因此或多或少心理上都有些松懈,但短期利益換來的是品牌信譽甚至行業形象的損失。
以上四點固然是當前行業最為突出的問題,但從另一角度來講,其中也不乏機會,就看誰能在當前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有力量堅持到勝出。而要擁有力量,就要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質量、附加值,靠自主創新轉變模式,這個事實恐怕大家心里都有譜。(中國工業報)
轉自東方鋼鐵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