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亙在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與世界領先者之間的,不是產能,不是技術,而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今天,這個中國人苦苦等待了幾十年的時代可能正在到來&hellip&hellip
恐怕連雄心勃勃的中國本土工程機械企業也沒有想到,海外市場的價值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顯現出來。由于銀根緊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國內火熱了1年的工程機械市場從今年4月開始逐步冷卻,一些企業甚至因為資金短缺而面臨生存困境。
市場波動帶來的緊張情緒,也蔓延到了正在北京舉行的&ldquo2011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rdquo上。盡管雄心依舊,但更多中國企業還是開始冷靜思考企業未來和行業走勢,開始精心準備&ldquo一個可能漫長的行業寒冬。&rdquo國內市場熱度的降低使海外市場再度引起關注,人們希望,遍及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浪潮能夠為可能的行業寒冬帶來一抹綠意。
新的基礎建設浪潮因為美國的加入而備受關注。2009年12月8日,奧巴馬針對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發表講話,呼吁加大用于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實現美國交通運輸和通信網絡的現代化。這距離他宣布經濟刺激計劃間隔不遠,但卻引起了人們更廣泛的注意和贊同。
奧巴馬的提議反映了經濟學家的一項共識:投資于基礎設施是利用政府支出改善經濟活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穆迪旗下 economy.com 的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曾通過估算得出了一個獲得廣泛認可的結論:在基礎設施上每投資1美元,將產生1.59美元的乘數效應。
200多年的歷史積淀,使人們常常忽略現實經濟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需求。在這次危機前,僅是交通擁堵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已經對美國經濟增長造成了約10%的損失。這一切早有征兆:早在2003年,交通成本的上升就已經造成了美國gdp 8.6%的損失。
與此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正投入大量資源,努力建造世界一流的交通運輸和信息基礎設施。除金融外,美國的商業和實業幾乎都受到了來自這些國家的挑戰。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今后5年內,美國需要花費至少2.2萬億美元用于現有基礎設施的延期維護以及投資建造新的基礎設施,才能緩解落后的基礎設施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美國的長期繁榮與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密不可分,不斷涌現的偉大工程使許多社區和行業得以出現和成長,也為美國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提供了持續進步的機遇,卡特彼勒公司(nyse: cat)執行業權杖,多年來從未易主。過去1年,卡特彼勒實現銷售收入277.67億美元,繼續穩居全球第一。這一數字,幾乎相當于全球第二小松制作所和全球第三日立建工銷售收入之和。
與每次泡沫經濟中的劫后余生一樣,正在面對高失業率的美國人相信,只有建成21世紀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才能為經濟的復蘇奠定基礎。因為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將資源和勞動力從住房和金融等泡沫行業轉移到有可能大幅提高美國經濟長期增長率的領域。
美國的例子并非孤案。不論是在超級大國,還是在發達國家,抑或是新興經濟體和更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這樣的發展路徑和政策選擇,在經濟危機余波未盡的時代,正逐漸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基礎設施建設的全球浪潮
相比于鼓勵創新、放活金融、發展教育與提升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總是很少被人提起。但事實上,基礎設施正在現代商業社會扮演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重要角色。
在巴西與美國的生產率差距中,僅有三分之一源自經濟結構的不同。而在非結構性因素中,竟有多達8%源自基礎設施不足。過去30年,巴西政府將每年對基礎設施投資占gdp 的比重從3.6%下降到1%,這導致該國的基礎設施遠遠無法承載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由于電力領域得不到足夠投資,巴西國內存在著持續不斷的停電現象。而由于落后的公路、倉儲以及港口基礎設施,巴西3%至12%的糧食在到達國內消費者手中之前就已經變質。
世界銀行預測,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并在20年內趕上韓國和中國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巴西必須將基礎設施建設占gdp的比例從現在的每年2.4%增加到5%至7%。這就意味著每年新增基礎設施投資將達到200億至360億美元。
而與巴西相比,非洲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可能更為高漲。
從1998年到2007年,非洲基礎設施投資從30億美元一路上漲至12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這一數字,遠遠超過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的平均增長幅度。1999年,非洲基礎設施投資總額在全球的比例還只有11%,但到2007年,這一數字已經提升到17%。近年來,這一數字依然持續攀升。2009到2011年,僅南非就在運輸、燃料、供水和能源基礎設施上投資440億美元,這比2007?2008的年度支出增加73%。
盡管增長顯著,但距離實現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非洲大陸需要彌補的投資缺口卻依然巨大,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就需要18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而對于試圖在2020年躋身世界20大經濟體的尼日利亞來說,即便要達到巴西目前的基礎設施水平,其所需要的投資也將超過1900億美元,這占尼日利亞現有gdp的60%,或是未來20年新增gdp的3%。
非洲開發銀行與其非洲基礎設施國別診斷合作伙伴所作的研究顯示,非洲必須在未來10年保持每年930億美元的投資,才能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差距。而由于整體水平太過落后,某些國家甚至需要支付相當于其他地區兩倍的價格才能獲取同樣的基礎設施。
而未來10年,亞洲依舊是最令人興奮的投資區域。
從2007到2011年,僅印度就在基礎設施項目上花費了超過5000億美元。現在,基礎設施建設占印度gdp的比例已經上升至8%。而僅僅4年前,這一數字還只有4%。其中,僅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的投資就從2003年的約10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約300億美元。但即便如此,印度的交通網絡依然無法滿足未來10年貨物流動的需求,這意味著印度幾乎必然將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潮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亞非拉的基礎設施建設浪潮引人注目,這并不僅僅因為他們正處于相對貧困的環境,正面臨著相對艱巨的發展任務,還因為這里資金和技術實力相對薄弱,市場也蘊藏著更多的變數。而凡此種種,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對其都極具誘惑。
(來源:環球財經)
轉自》中華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