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場和創新經營模式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產業和資源的組織化程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滿足和提升消費需求、改善民生和帶動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愈加深遠的影響。
本規劃是落實《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是&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交易總額增長近2.5倍,2010年達到約4.5萬億元。電子商務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正在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的新階段。
(一)發展現狀
電子商務不斷普及和深化。電子商務在我國工業、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旅游和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正在形成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移動電子商務成為發展亮點。大型企業網上采購和銷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正在向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等業務集成協同的方向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普及率迅速提高,2010年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絡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網絡零售交易額迅速增長,&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年均增速達10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逐年上升,成為拉動需求、優化消費結構的重要途徑。2010年我國網絡零售用戶規模達1.61億,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3.3%。
電子商務支撐水平快速提高。&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信用服務、電子支付、現代物流和電子認證等支撐體系加快完善。圍繞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和技術等的服務企業不斷涌現,2010年已達到2.5萬家。電子商務信息和交易平臺正在向專業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為電子商務的誠信交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等新興支付服務發展迅猛,第三方電子支付的規模增長近60倍,2010年達到1.01萬億元。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對電子商務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網絡零售帶動了快遞服務的迅速發展,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達 23.4億件,業務收入達574.6億元,其中網絡零售帶動的業務量占快遞總量的一半左右。2010年底有效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持有量超過1530萬張,電子證書正在電子商務中得到廣泛應用。通信運營商、軟硬件及服務提供商等紛紛涉足電子商務,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
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我國網絡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用戶規模快速增長,2010年互聯網普及率達34.3%,網民規模達到 4.57億,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8.59億,其中3g用戶數達到4705萬。網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資費水平不斷降低。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不斷增強,應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電子商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相關部門協同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圍繞促進發展、電子認證、網絡購物、網上交易和支付服務等主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章和標準規范,為構建適合國情和發展規律的電子商務制度環境進行了積極探索。
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電子商務對促進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創新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經濟轉型和價值創造的貢獻潛力尚未充分顯現。二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服務能力尚待增強,服務水平尚待提高,服務范圍尚待拓展。三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度環境還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有待增強,信用體系發展亟待加強,網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惡意欺詐、違法犯罪等問題不斷發生,網絡交易糾紛處理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電子商務發展的信心。四是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健全,投融資環境有待改善,統計與監測評價工作亟待加強,全社會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網絡空間的經濟活動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
(二)面臨的形勢
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深化發展,電子商務將迎來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經濟轉型升級給電子商務發展提出新需求。&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產業結構不合理、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等重大問題,亟待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創新企業生產經營模式、提高產業組織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節能減排、帶動新興服務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國內市場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社會結構和消費觀念的變革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新空間。&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發生巨大變化,人均收入不斷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年輕一代逐步成為新的消費群體,同時,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亟需通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便民服務體系發展,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帶動工作方式的轉變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優化就業結構、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
信息技術持續發展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新條件。寬帶、融合、安全和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廣播電視網加快布局,三網融合全面推進。以云計算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正在興起,重點領域醞釀著新的突破。智能搜索和社區網絡等應用形式不斷涌現。新技術的發展為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條件。
全球競爭與合作深化給電子商務發展提出新挑戰。電子商務已成為全球一體化生產和組織方式的重要工具,各國在通過電子商務爭奪資源配置主動權、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同時,也在密切關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加強市場風險防范。為贏得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我國亟需加快和務實發展電子商務,結合&ldquo引進來&rdquo和&ldquo走出去&rdquo戰略,利用好&ldquo兩個市場、兩種資源&rdquo,提高我國產業和資源的組織能力,優化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定位布局,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ldquo三個代表&rdquo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服務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普及和深化電子商務應用為重點,以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保障,不斷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和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作用。
(二)基本原則
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充分發揮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堅持市場導向,運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創建更加有利于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度環境,綜合運用政策、服務、資金等多種手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
統籌兼顧,虛實結合。堅持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發展的主流方向,全面拓展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提高電子商務及相關服務水平,努力營造全方位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區域間電子商務協調發展。
著力創新,注重實效。推動電子商務應用、服務、技術和集成創新,著重提高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能力。立足需求導向,堅持務實創新,選準切入點,注重應用性和實效性,避免盲目跟風和炒作。
規范發展,保障安全。正確處理電子商務發展與規范的關系,在發展中求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以網絡運行環境安全可靠為基礎,促進網絡交易主體與客體的真實有效、交易過程的可鑒證,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形成電子商務可信環境。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電子商務進一步普及深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顯著提高。電子商務在現代服務業中的比重明顯上升。電子商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可信、規范有序的網絡商務環境。
具體目標是:電子商務交易額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15萬億元。企業網上采購和網上銷售占采購和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超過50%和20%。大型企業的網絡化供應鏈協同能力基本建立,部分行業龍頭企業的全球化商務協同能力初步形成。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達到中小企業總數的60%以上。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9%。移動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用戶數達到全球領先水平。電子商務的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和服務品牌。
三、重點任務
(一)提高大型企業電子商務水平
發揮大型企業電子商務主力軍的作用,進一步促進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規模發展和品牌建設,提高網絡集中采購水平和透明化程度,提升企業營銷能力。深化大型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促進實體購銷渠道和網絡購銷渠道互動發展,提高供應鏈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