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法國戶外娛樂體育電視節目《城市之間》首次被引入中國后,以其獨到的節目特色和刺激的節目內容引起了較大的反響。2006年以來,我國同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節目質量也有了高水平的提升,并風靡熒屏。戶外娛樂體育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是民間游戲的全新演繹,是集思廣益的智慧創造。它的式樣不同,內容各異,將趣味、娛樂融入到競技比賽團隊中,更加注重體育比賽的娛樂性、觀賞性。
一、簡介戶外娛樂體育節目
1、戶外娛樂體育的特征
戶外娛樂體育尚無明確的概念定義,但就其字面含義賦予了兩大特性,一是戶外,另一是娛樂。作為近幾年來一項新興的體育活動,通過趣味運動,把選手從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選手徹底拋棄工作中的壓力。它的的運動方式沒有傳統運動那么正式,以娛樂為主,注重趣味性與大眾性;沒有傳統運動那么嚴格,以體驗為主;更不需要嚴格的選拔,它屬于有興趣參加的每一個人。此類運動可以在鄉間,也可以高樓之間,甚至在小區的小院里也能舉辦,比賽的內容也不需要選手具備什么天賦,也不必花費巨大的人財物力提前練習。
2、我國戶外娛樂體育節目的發展現狀
在《城市之間》最早引進中國之前,國內也出現過一些此類節目,但都曇花一現,沒有形成大的發展氣候。2006年以來,湖南衛視率先開播《陽關伙伴》《我是冠軍》兩大以親子為主題的趣味體育競技電視節目,隨后趣味競技體育電視節目在全國范圍內如雨后春筍的態勢發展起來,節目的趣味性、挑戰性以及創造性有了大幅的提高。
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到來為契機,央視體育頻道也推出了《北京2008》,與此同時湖南經視開播了《奧運向前沖》,江蘇衛視舉辦《挑戰100%》,這些節目在當時都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影響頗大。奧運會結束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觀眾的興趣有所降低,但各地為了響應&ldquo全民健身的&rdquo號召,運動與健康已成為當下的流行話題,趣味體育競技電視節目也因此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城市之間》的發展歷史
《城市之間》是一檔大型的趣味體育戶外競技電視節目,由法國電視臺于1962年創辦。在四十多年的歷史中,它一直是法國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風靡于整個歐洲,有民間奧運會的雅稱。這是一檔&ldquo城市搭臺,體育唱戲&rdquo的電視節目,以廣泛的群眾參與為前提,以全民健身為基礎,以宣傳城市為賣點,在宣傳城市特色增進城市交流的同時,體現塑造了大眾的精神健康。[①]
自1998年《城市之間》第一次引入被中國后,并以其別開生面的魅力風靡熒屏。從1998年9月到1999年9月,整整一年,中央電視臺制作并播出了二十多期的中國版《城市之間》,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地區曾有42支代表隊參賽。[②]節目在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好評和喜人的收視率,1999年迎來了它的年度總決賽。中國代表隊遠征歐洲,在《城市之間》的故鄉&mdash&mdash法國迎戰巴黎的挑戰,爭奪年度總冠軍。法國電視一臺與中央電視臺全程現場直播,這是《城市之間》有史以來第一次進行跨國的城市對抗賽,德國、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五國也聯手轉播。[③]自從中法城市總決賽以后,《城市之間》就從電視上銷聲匿跡,直到2005年卷土重來,并開始了新的《城市之間》國際版,并延續至今日。
三、節目發展的社會背景
<一>國家方針政策、社會導向對全民體育健身的高度關注
2006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團中央共同發出《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通知》,鼓勵深入開展以&ldquo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rdquo為口號的陽光體育運動。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ldquo全民健身日&rdquo。在國家的強烈號召下,體育健身在近5年內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各地區也積極響應,全民健身、全民體育深深影響了廣大群眾。
由于深受國家從方針、政策的影響,與體育相關的新聞報道和以運動、健康的內容廣泛受到媒體的關注與播報,整個社會也掀起了一股對全民健身的熱浪,由此一來,趣味體育這種大眾化的體育健身形式廣受歡迎。&ldquo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這樣一種能力: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rdquo[④]而戶外娛樂節目的發展正是借助了議程設置的力量。
《城市之間》最初進入中國是以其獨特的節目形式和內容吸引觀眾,但在1999年至2005年停播的6年中,國內趣味體育競技節目一直處于萌芽狀態,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從整體情況來看,此類節目的發展相對滯后緩慢。也就是說最初《城市之間》引發高收視率的現象是一種偶然狀況,并不具有必然性。2005年《城市之間》重返中國后,發展態勢良好,一直延續至今日。也正是在2006年,以湖南衛視所推出的親子節目《陽關伙伴》和《我是冠軍》引領了此類體育競技節目的大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辦以來,&ldquo全民健身&rdquo也已成為時下所流行的話題。這些說明在國家方針政策、社會導向在推動此類節目的大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接觸因素媒介議程設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類節目的迅速發展的態勢也由偶然轉為體制內的必然。
<二> 社會的大眾文化語境
體育節目本身有局限,觀眾收看體育賽事有自己的愛好選擇,&ldquo世界杯&rdquo&ldquonba&rdquo&ldquo歐冠&rdquo&ldquo澳網&rdquo這些比賽雖然風靡世界,但是由于比賽具有專業性,使得受眾不再是廣義概念上的大眾。而戶外娛樂體育節目將這一界限變得模糊。由于節目內容新鮮刺激,節目形式豐富多樣,會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男女老少皆宜,受眾群體、階層分布更為廣泛。
大眾傳播作為一種制度化的社會傳播方式,其&ldquo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hellip&hellip受眾的廣泛性,意味著大眾傳播是以滿足社會上大多數的信息需求為目的的大面積傳播活動,也意味著它具有跨階層、跨群體的廣泛社會影響。&rdquo[⑤]無論是《城市之間》,還是國內同類趣味體育競技節目,比賽對參賽選手限制較少,男女老少皆可參加;節目內容以游藝比賽為主,符合廣大觀眾的興趣和口味。節目以全民健身為宗旨,每檔節目都有自身獨特的主題,能為大眾所喜愛,收視率自然不低。
娛樂作為大眾傳播的一般社會功能之一,&ldquo消遣活動、擺脫工作和現實問題,附帶地學習和社會化&rdquo。[⑥]此類節目的一大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娛樂功能,比賽主導著整場節目的進程,友誼建立在公平的競賽之上。《城市之間》推崇一種健康向上、快樂生活的理念,展現城市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觀眾欣賞比賽的同時,又會為受眾插播多元的文化風情介紹,了解祖國大好河山,盡覽異國風貌,從而成為一道隱性的文化大餐,滿足了大眾傳播的文化屬性。
<三>受眾的使用與滿足
2010年,我國gdp總值近4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2020年將達到人均gdp3000美元。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據2007年發布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表示,2002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696.64億元(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占當年全國gdp的0.67%。[⑦]由于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對綠色健康生活的渴望,受眾自身形成了重視健身鍛煉的思想意識。
此外,由于現代生活的高強度和壓力,此類節目在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有很大的積極作用。&ldquo使用和滿足&rdquo把受眾僅僅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動機來&ldquo使用&rdquo的媒介,從而得到&ldquo滿足&rdquo。[⑧]《城市之間》滿足了這一理論,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ldquo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將需要的滿足和媒介的懸在聯系在一起的主動權在受眾&rdquo[⑨],這一系列的趣味體育戶外競技節目都將娛樂和運動完美結合,讓觀眾可以輕松參與,樂在其中,成為一道流行的電視減壓餐,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
四、節目發展的反思與建議
1、節目內容的同質化。縱觀現在電視節目,無論選秀比賽、脫口秀模仿秀、人物訪談還是今天所探討的戶外體育娛樂節目,內容上千篇一律,模仿跟風,沒有自己的特色。從橫向角度看,除《城市之間》外,各地方電視臺的此類節目,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賽制賽程都相互模仿、相互抄襲,節目種類泛濫卻不出彩,很難長久地吸引觀眾。就縱向角度看,《城市之間》的發展依舊陷入了瓶頸狀態,長期以來節目形式內容幾乎毫無變化,年復一年難以持續吊起觀眾的胃口,也不會利于其長久發展。
2、電視節目的審美疲勞。較強的直觀性、沖擊力和感染力是電視節目特點,也是電視媒體的一大優勢,這些同樣包括體育電視節目。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電視節目也有其劣勢比如瞬間傳達、被動接受,容易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并產生抵抗情緒。戶外娛樂體育電視節目發展的動力是&ldquo娛樂&rdquo,要想保持此類節目的穩步發展,就要不斷地推陳出新,豐富內容,加強節目的多元化發展。以觀眾作為研究主體,滿足觀眾的使用需求,以此增強節目&ldquo必視性&rdquo,提高忠實度。并在碎片化、同質化的電視節目中,主打自身的特色,加強同觀眾的交流與互動,以便保持此類電視節目的良好發展態勢。
戶外娛樂體育節目的發展,無論在節目制作、媒體推廣、收視率,還是在宗旨理念、節目定位方面,都已為電視節目樹立了新的藍本。跨出節目的制約瓶頸,突破現狀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競技節目更是需要主要解決的問題。
來源:體育器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