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杰電氣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劉世偉向記者介紹公司發展歷程。王波 攝生產出中國首套全數字多晶硅高壓啟動電源;研制出中國首套高性能12對棒多晶硅還原爐電源;成為國內核電站功率控制器的唯一供應商;生產出國內首臺大功率電子槍高壓電源……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德陽市經開區的四川英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探尋得知,企業創造多項國內“首個”和“唯一”,源自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路線。
1996年,四川英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公司就迎來了第一個發展機會:接到一個調功器的批量訂單,也是公司第一個批量訂單。但難題也隨之出現,公司之前根本沒有做過調功器,如果接下訂單,到期交不了貨怎么辦?“創業哪有不冒風險的,要相信我們自己的技術!”公司負責人決定賭一賭,簽下了這個訂單。最終,剛剛組建的研發小團隊通過夜以繼日的研究,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終于在客戶規定的期限內拿出了第一臺合格的產品,得到了客戶的肯定,公司也因此收獲了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桶金。
通過這次成功的嘗試,公司以功率控制器和工業電源制造為主的產品路線在這期間得以形成,此后的20多年公司一直專注于這個領域,陸續向市場推出了從模擬式、單一功能到數字化、高精度、多功能的全系列功率控制器產品,技術水平也從最初的嘗試摸索到如今的國內領先。
公司成立近十年后,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僅靠功率控制器,公司的規模一直難以做大,銷售收入僅在一千萬左右徘徊,于是公司開始重視其他行業領域的開拓。
借助一個來自日本客戶的機會,公司于2005年研發成功國內首臺單晶硅直流電源,借此進入到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成為該領域電源設備的制造商。2007年,公司成功研發國內首套全數字化多晶硅還原爐高壓啟動電源系統。
2008年以前,國內多晶硅項目的還原爐電源幾乎都被德國一家公司壟斷,當年公司研發成功國內首套12對棒多晶硅還原電源系統,四川的多晶硅材料制造商也給了公司試用產品的機會,最終擊敗了這家德國公司簽下大訂單,這家德國公司也因為英杰電氣產品的出現失去了中國市場,無奈退出。此后公司又相繼推出24對棒、36對棒、40對棒、48對棒等還原爐電源系統,成系列的產品讓公司在光伏發電材料提取設備電源領域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成功完成了公司的轉型升級。
這次成功的轉型升級使公司意識到對進口電源進行替代是公司創新發展的良好途徑,于是繼續沿著這一方向尋找更多的創新發展機會。
英杰電氣作為一個研發型的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占總人數近三分之一,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擁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研發費用占比持續保持較高比例,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物質保障,正是企業不懈的堅持創新,目前企業擁有1113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5項,從2015年-2017年,英杰連續三年銷售收入大幅度增長。
英杰從成立開始便確定了“自主創新”的發展路線。正因如此,這個當初不到10人的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并借助光伏行業脫穎而出,研發出的多款工業電源替代了進口,打破了該領域長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如今,英杰在至少5個細分領域打破美國、德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壟斷。
截至目前,英杰的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建材等傳統行業及核電、光伏、晶體生長、半導體、特種金屬材料等新興行業,并先后為單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的生產、led(藍寶石)制造、tft玻璃基板、核電、玻璃玻纖等多個新材料、新能源行提供數千套優質的電源配套設備,業務區域覆蓋3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產品通過配套出口到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
二十多年來,英杰電氣從白手起家到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公司的源動力就是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以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為核心,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從而提升公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