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訊:電動汽車能賣多少輛?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能達到多遠?電動汽車充電之后能跑多快?這些車市的關鍵點都不是基礎設施行業決定的。但是,基礎設施行業作為整個新能源汽車最下游的一個環節,卻決定著電動汽車跑起來、跑出去的關鍵一步。
經歷寒冬,2019年會迎來春天
“各位包工頭,今年都還好嗎?”在12月16日舉行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浙江萬馬奔騰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裁唐超洋一上來就這樣和在座的各位同行打招呼。在座負責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公司負責人都默認了這個稱呼。
今年,中國車市正經歷著過去30年都不曾遇到的寒冬。即使新能源汽車有突飛猛進的增長銷量,處于整個產業最下游的充電基礎設施行業也無法躲過這一個寒冬。“其實最痛苦的,是我們做基礎設施的,今年都是以萬為單位建設,但是收到的利潤很少。”一位業界人士這樣概括行業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充電樁產業的發展與政策推動密不可分。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充換電站樁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480萬個,以此滿足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10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8.5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18.3萬臺、直流充電樁10.1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0.05萬臺。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7504臺,2018年10月同比增長46.3%。
數量并不代表著收益。據了解,充電樁建設回收周期漫長,目前各個企業僅僅是靠充電服務費回收前期的一些投資。再加上現在市場發展非常不均勻, 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集中程度很高,大部分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10月,28.5萬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中,特來電運營11.8萬臺、國網運營5.7萬臺、星星充電運營5.0萬臺、中國普天運營1.4萬臺、上汽安悅運營1.3萬臺,這五家運營商占總量的88.6%,其余的運營商占總量的11.4%。
對于這種現狀,企業的信心很重要。“2019年可能是我們這些運營企業的春天,2020年將迎來火熱的夏天。”業內人士預測,“到那時候,基礎設施運營會向更深度發展,投資在每一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市場上,明年的盈利是可以預期的。”
布局充電網,開發即插即充更快捷的充電方式
早在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2017—2018)中就提出,有序充電技術側重于解決“車—樁”互動問題,未來要考慮電網側的“車—樁—網”互動的實際應用,已建充電設施要能夠滿足“車—樁—網”的互動要求。
從充電樁到充電網的轉變,需要跨專業、跨行業、跨企業、跨產業等多方面多種技術融合的復雜體系。目前的充電技術分為柔性充電技術和有序充電技術。從各個運營商的布局和發展方向來看,有序充電技術是未來一個發展方向。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