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無人機
(通訊員姜林常續)“無人機取證夯實了證據鏈條,獲取的1gb視聽資料立了大功。”近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該案承辦人七臺河市桃山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庭審結束后發出感慨。
2017年9月,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吳某擅自委托唐某采伐自己承包的造林地,挖出樹根制作成參床狀(種植人參的器具),獲利7.2萬余元。經鑒定,濫伐落葉松103.6立方米,蓄積近120立方米,森林植被完全被破壞,改變農用地(林地)用途的面積為124.5畝。檢察官從該刑事案件中發現線索,迅速研判,于今年4月對這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予以立案。
第一次到達案發現場時,檢察官發現,該案濫伐林木地域面積大,行為人在案發后還進行了部分補植,常規拍照不能立體呈現被破壞的全貌及嚴重程度,在認定林地損失、生態服務功能損失上缺乏足夠證據。檢察官決定用無人機完成取證任務。隨即,用無人機對124.5畝盜伐林木現場進行多角度航拍,直觀了解生態被破壞的全貌,成功獲取了土地違法全貌,確認了破壞范圍和程度,收集到1gb容量的視聽資料證據,夯實了關鍵證據。
來源:環球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