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
記者從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古冶區人民法院近日對一起無人機“黑飛”案件作出一審判決,4名被告人行為構成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12月23日法制網)
今年2月,唐山市古冶區發生了一起無人機“黑飛”事件。在不具備操縱無人機資質且飛行未報備情況下,陜西某技術有限公司員工唐某、北京某航空有限公司郭某等4人,擅自將一架油電混合動力無人機升空約1000米高度,對礦區進行地形圖航空測繪。
為應對這一不明空情,中部戰區組織相關部隊千余人,出動多部戰斗機、雷達、車輛參與處置,民航多架次航班延誤或被迫修改航線。一次非法的無人機升空作業,鬧出這么大動靜,造成這么大影響,導致這么大浪費,或許讓人始料未及。而這,恰恰從一個側面證明:無人機“黑飛”絕不是小事,所引發的后果很可能相當嚴重。
隨著科技進步,近年來,無人機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因性能突出、表現優異,在拍攝、監測、救援、測繪等領域,無人機受到了廣泛應用;加之購買方便、操作簡單、價錢便宜,無人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了休閑娛樂的新寵。一些人或心存僥幸、或意識淡薄、或嫌申請程序繁雜,往往沒向有關部門辦理飛行審批手續,就把無人機飛到了天上,給社會和國家安全埋下了諸多隱患。
對此,也許會有人不以為然,覺得天空那么大,小小無人機能構成什么隱患。殊不知,由于自主導航和通信能力都很弱,操縱人員稍有不慎,無人機極易偏離預定航線和空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亂飛的無人機很可能擾亂空中管理秩序,甚至嚴重影響民航正常飛行。而且,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無人機進行非法活動,把拍攝的軍事設施、重要目標等資料賣給國外間諜機構,勢必威脅到國家的安全。
無論何種飛行活動,確保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個人安全,是必須恪守的前提。因此,加大對無人機“黑飛”問題的治理,不能有絲毫松懈。一方面,要嚴厲監管,利用實名登記制強化源頭防控;要嚴格執法,借助法律震懾力遏制“黑飛”沖動。另一方面,應提速立法步伐、補齊法律短板,并出臺相配套的實施細則、操作規程和行業規定,構筑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無人機進行全方位約束。
當下,無人機普及率日益加快、使用率不斷升高,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此語境下,合理規劃禁飛區,適當開放部分空域,持續簡化飛行申請程序,同樣是民眾的迫切愿望。綜合考量各方利益,為無人機飛行預留足夠空間,才能讓無人機產業獲得持續發展,于國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