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4日的2018高工led十周年年會,由聯晶智能冠名的汽車照明專場論壇上,高工led董事長張小飛博士、晶科電子董事長肖國偉博士、比亞迪車燈工廠廠長孫世向、奇點汽車燈具系統主管吳泓澧、鴻利智匯汽車照明事業部市場總監劉東、眾泰汽車燈具系統總師邵云雷、安瑞光電高級經理張躍龍、高工產研總經理鄭利瑤等重量級嘉賓圍繞汽車照明當下的熱門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汽車燈作為夜間行車的照明燈具,可謂是不可缺少的。隨著led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將led車燈作為汽車燈的首選。雖然led進入汽車照明領域的時間并不長,但成長速度非常快,目前led燈已經逐步取代鹵素大燈與氙氣大燈。
根據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led汽車照明總體市場達到245億元,同比增長26%,伴隨著led汽車照明開始逐漸在中端車型滲透,led汽車照明未來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ggii預計2018年中國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達到304億元,同比增長26%;預計到2020年中國led汽車照明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25億元。
的確,因為led具有眾多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使得led車燈市場近年來贏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長,同時也吸引了眾多企業對市場的搶占。目前,歐司朗、鴻利智匯、晶科電子、聚飛光電、瑞豐光電、東昊光電、中昊光電子等企業都在積極布局車用led。
533 374 >
在12月14日的2018高工led十周年年會,由冠名的汽車照明專場論壇上,高工led董事長張小飛博士、晶科電子董事長肖國偉博士、比亞迪車燈工廠廠長孫世向、奇點汽車燈具系統主管吳泓澧、鴻利智匯汽車照明事業部市場總監劉東、眾泰汽車燈具系統總師邵云雷、安瑞光電高級經理張躍龍、高工產研總經理鄭利瑤等重量級嘉賓圍繞汽車照明當下的熱門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以下為圓桌論壇嘉賓部分精彩言論:
張小飛博士:就汽車照明來說,封裝企業實現車規級是否有難度?如果有的話,難度有多大?
肖國偉:對于車規級的要求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汽車上所用的led,由于使用環境惡劣的特殊要求,從中游封裝角度來看,對車規級的要求和整體性能,包括品質、壽命、器件和pcba等都是最高的,如果說10分是最高級,車規級基本上要達到9.5;第二,作為器件和模組供應商,提到led,應該有一些智慧化的控制,但在傳統車燈里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以上要求在通用照明里面其實是不難的,但是在汽車上是一個安全部件,里面包含大量的邏輯,軟件控制、如何跟主控板對接等,只要出現一個bug,可能整個車都要被召回。當車燈模組跟整車對接的時候,其難度要求遠遠超出了傳統車燈,所以led在汽車照明領域既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也存在非常大的挑戰。
張小飛博士:車規級需要達到9.5分,那么晶科電子現在能達到幾分?
肖國偉:我覺得我們離9.5還有一定的差距,就目前市場上現有的車燈產品來說,包括國際品牌在內都還沒有做到7分。因為隨著主機廠的要求,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方向,但還有一個更主流的方向,那就是自動駕駛。未來,車燈是自動駕駛很重要的實現功能,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車燈供應商如何跟自動駕駛進行整合,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就算是我們的器件可以達到8分和9分,但到整燈模組控制上現在能實現7分就已經很不錯了。
孫世向:我覺得現在可以達到8分左右,因為目前存在的困難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和策略問題。目前,比亞迪正在跟國內兩家互聯網造車談合作,在長安也在做這個項目,我們發現傳統車廠在控制策略上還沒有從bcm到局域網轉變,還沒有往can發展。
吳泓澧:我們現在對led選型更關注的是led的光強和光衰,1008個小時光衰不能超過10%,硫化也要經過苛刻耐久的實驗。綜合評估下來,歐司朗和飛利浦的產品是我們比較信任的,未來會更多選擇他們,但目前選的是首爾半導體。
張小飛博士:歐司朗、飛利浦的led光源,哪些地方是有缺陷的?為什么會選擇韓國的?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吳泓澧:我覺得我們的選型更多是偏向于市場占有率,而不會去糾結它是否成熟。當然我們也不是全部選用首爾的,還有部分歐司朗的,根據不同的轉向燈,選型是完全不一樣的。
劉東:如果說鴻利智匯的車規級產品能達到11分是有點過了,但我覺得可以達到10.5分。因為我們做最基礎的東西,講的不是產品表現,而是能力。鴻利智匯的汽車照明團隊都是在汽車行業經營了十幾二十年,有的甚至三十年,通過我們內部研發團隊和生產團隊的了解,其實歐司朗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
邵云雷:就目前來看,國產車規級與國際品牌相比還是存在差距的。我們之前使用的是飛利浦和歐司朗的led光源,但去年新引進了首爾,但只做1瓦以下的。其實客戶對自主品牌不是很包容,反而當合資品牌出現一些問題還覺得正常,這實際上是對我們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照明這個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性價比對于國產來說正好是一個機會。就目前來看,民用的進步會更大,車規的進步相對來說會小一點,即使國內企業有好的產品,但主機廠不了解,需要進行小量實驗,使用一年之后如果質量沒問題的話,那么機會就來了。
張躍龍:由于合資品牌已經在汽車行業布局很多年了,大家首選肯定是以合資為主,但現在led越來越普遍,有些主機廠會考慮到成本因素,選擇自主品牌。就目前來看,1瓦以下的機會稍微大一點。
鄭利瑤:如果我來打分,對國內led廠商最多打6分,因為車規級是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道門檻,否則就是做后裝市場。目前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還是在于有沒有跟國內整車廠進行交流,無論是歐司朗還是飛利浦,他們都是跟車廠直接研發的,所以很多方面跟led企業是不一樣的。
張小飛博士:歐司朗的占比在50%-55%左右,那么各位的戰略是什么?尤其是肖博士你的戰略是什么?打敵人都是要抓住弱勢的,你覺得他們哪一個陣地沒守好?晶科要往哪里殺?
肖國偉:對于國內led行業和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正是因為整個外資品牌有非常大的占有率,幾乎接近100%,但中國的主機廠迅猛崛起,未來零部件本土化絕對是一個主流趨勢。我相信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國內封裝和模組相應的供應鏈應該可以達到50%左右。
孫世向:中小功率實現國產基本上沒有問題,我打8分是因為大功率還存在一些問題。
劉東:我們對現在的布局有能力,也有信心,計劃通過2--3年的時間做成中國led車用領域最強,國外是歐司朗,國產就是鴻利智匯。
邵云雷:我覺得應該從中小功率做起。
張躍龍:我也認為小功率以下可以把歐司朗的市場份額“吃掉”。
鄭利瑤:第一,供應鏈要做垂直整合,做汽車行業要做垂直,不能只做封裝;第二,對于led行業來說,汽車的價值不僅僅是車燈,還包括未來自動駕駛、車外傳感器、激光雷達、車內人臉識別、疲勞檢測的紅外等等,不一定大家都要擠在一條船上。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