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目標,即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但從現在到2020年的時間太短了,只有兩年時間。因此人們懷疑它是否會實現其目標。德國的主要做法就是汽車工業的轉型。那么德國和先進汽車國家能解決這一難題嗎?
450 >
德國,“成為全球減排的典范”
2007年,德國政府宣布其目標是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專家預測,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并將在未來的許多國家實現。如果德國能在目標時期也就是2020年內成功減少排放,則是非常困難的。
德國已經累計投資5800億美元建設低碳能源系統,到2018年上半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7.7%。對于一個高度發達的制造業國家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
但是,到2020年的剩余時間很短。據預測,到2020年德國將無法實現其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汽車的存在。
450 >
對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的汽車
德國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挑戰,但德國汽車業并沒有及時進行調整,也是這項挑戰難以實現的原因之一。目前,德國的方式主要是改變家庭或供電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然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內燃機的改革也是必須要進行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的研究,世界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汽車。根據報告,汽車,公共汽車和卡車的排放污染,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工業和發電領域,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但它同時會排放硫酸鹽等冷卻溶膠,通過反射陽光來冷卻大氣。
總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高的部門是工業和發電。但美國宇航局認為,發電廠將排放大量冷卻大氣的硫酸鹽和氣溶膠,因此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小于整個汽車行業。
450 >
還有另一項研究顯示,汽車和卡車的排放量不到美國總排放量的20%,但是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 是來自交通領域(卡車,飛機,火車,輪船和貨物運輸)。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rodium group發布的一份報告,運輸實際上是美國最大的二氧化碳來源,并且在過去兩年中沒有發生變化。
去年,德國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下降,這是因為德國關閉了燃煤電廠。與此同時,交通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2.3%。這是因為擁有汽車的人數增加,交通量增加。運輸相關的排放現在是德國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但目前新能源的趨勢可能會逆轉。
450 >
為什么汽車行業難減排?
發電行業正在發生變化,那么為什么汽車不行呢?對于德國來說,擁有豐富的汽車文化,汽車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
2017年,德國是繼中國,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并且是寶馬,奧迪,梅賽德斯 - 奔馳和大眾汽車的所在地。這些公司創造了繁榮的汽車文化。
在美國也存在類似的現象。消耗大量汽油的汽車是美國人最喜歡的車型,不僅僅是汽車,更象征著美國式自由。汽車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具有吸引力。美國1000公里范圍內,基本都開車出行。超過1000公里基本坐飛機。
雖然一些研究表明,美國汽車大部分時間在停車場,但是擁有一輛汽車是美國人最開心的事情。
美國,德國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汽車的文化熱愛和汽車行業的政治影響使得汽車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難以減少。
為了實現德國制定的減排目標,德國正在大力鼓勵公共交通出行,以及限制低標號的車進入市區。事實上,德國汽車工業的核心斯圖加特正在考慮制定政策,以防止車輛進入市中心。
450 >
此外,政府還在大力投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連接自行車,公共汽車,鐵路和汽車共享,使其易于在手機上使用。在沒有汽車的情況下快速從a到b快速行駛的新交通系統也正在建設當中。
政府需要鼓勵汽車制造商大幅提高汽油車的燃油效率,同時投資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為其提供更好的平臺。與此同時,城市中通過增加自行車,火車,公共汽車和車輛共享來改善公共交通系統。如果采取這些措施,車主將會減少,環境也會得到改善。
450 >
汽車行業風險越來越大
2012年,美國政府制定了一項規定,到2025年將使乘用車的燃油經濟性翻一番。但是,今年8月特朗普宣布取消這項規定。特朗普政府的立場是美國汽車業應該重新制定。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遠非如此。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