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六月的終結,大學畢業季如期而至,相信這個階段,對于每個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人而言,都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將隨著時光流逝成為永恒。當然,對于我們這些已經畢業n年的人來講,大學畢業季雖然不再那么令人傷感,但卻能勾起我們對大學生活的回憶,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學生活的一幕幕總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如果要提煉出大學生活的幾個重要關鍵詞,有以下幾個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diy、游戲、逃課、掛科,你可以將它們連成如此一句話:&ldquo瘋狂的diy時代,只為在游戲世界暢游,引發無數逃課,期末掛科在所難免&rdquo。可能這樣一句話最能詮釋我們的大學生活,所以,今天我們也將從diy談起,談談那個令我們瘋狂的時代。
瘋狂的diy時代
筆者的第一臺電腦買在04年,那是個diy瘋狂的時代,相對于昂貴的品牌機,大多數同學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diy,而對少部分發燒友而言,diy更是必然之選。
diy中最棘手的問題,便是cpu的選擇。當時的cpu無非分為amd和英特爾兩大陣營,與amd的毒龍和速龍相抗衡的,便是英特爾的賽揚和奔騰。在如何選擇cpu的問題上,幾乎每個寢室都會開上n久的&ldquo座談會&rdquo討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因為那時候玩網絡游戲、聯機游戲很風靡,cpu則是影響游戲性能的重要部件。
至于是應該選擇amd還是英特爾,基本上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amd的產品在當時性價比很高,相比英特爾的奔騰四,amd的速龍系列在價格方面更平易近人,因此選擇amd的同學不少。但amd的缺點也很明顯,尤其在散熱方面。
當年,我選擇了速龍2500+,因為性價比很高,寢室里面也有選擇奔四的,整體表現也相當不錯。再后來,英特爾的賽揚d處理器也很火爆,幾乎成了一段時間diy的最佳選擇。總之,在當時,diy成為了大學的一種必修課,成了大家生活的一種樂趣。現如今,筆記本相當廉價也相當普及,因此,大部分人會選擇更容易攜帶的筆記本,雖然也有少部分人選擇diy,但畢竟不是主流,而那個瘋狂的diy時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
空前的筆記本普及時代
在讀大學的當年,筆記本對大部分人而言,簡直是奢侈品,diy因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廣受歡迎。而當筆者07年大學畢業以后,筆記本的價格已經降至一個合理的水平,突然發現,身邊的筆記本逐漸多了起來。
并且,隨著cpu從單核時代進入到多核時代,筆記本的性能也不斷提升,完全能滿足用戶的各類復雜的需求,在這個階段,選擇diy的人似乎少了許多,而我,則因為工作關系,選擇了一臺acer筆記本,性能相當不錯,價格不過五千多。
這得感謝英特爾和amd在芯片領域的持續競爭,從單核到雙核到四核再到六核,雙方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例如,在2005年,amd推出世界首款雙核x86處理器,開啟了多核時代;06年11月,英特爾首發的5300系列四核至強處理器將處理器大戰推進到了多核階段。總之,自從多核cpu誕生以來,英特爾和amd的競爭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由此帶來的是筆記本電腦性能的不斷提升與價格的不斷降低,筆記本也隨之進入了空前普及的階段。
愜意的超輕薄時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今又是幾年過去了,我終于結束了單身生活,步入了幸福的二人世界。一直想為老婆選擇一款稱心的筆記本,對她而言,方便易攜帶是首要考慮因素。本想買非常火爆的蘋果macbook air,但老婆用不過蘋果系統,所以沒再多考慮。于是,目光又聚焦到了最近熱炒的&ldquo超極本&rdquo上。但經過一番研究發現,&ldquo超極本&rdquo名不符其實,超極本并不超級。雖然&ldquo超極本&rdquo實現了筆記本纖薄的外形和長時間的續航,但卻犧牲了一部分主流性能,比如游戲性能不足、硬盤容量偏小等等,最令人郁悶的是,價格太貴,動輒上萬。天無絕人之路,正在糾結之時,amd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搭載著第二代apu的amd超輕薄筆記本為我解開了這個難題。第二代apu,與第一代相比,綜合性能顯著提升,運行速度、功耗、圖形處理能力全面提升,最給力的是,在保持主流性能的同時,價格非常親民。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上去買了amd與三星聯手推出的535u,作為討好老婆的禮物。試想一下,以后老婆隨時隨地可使用超輕薄筆記本看電影、玩游戲,這種愜意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向往的么?
從2003年到2012,我的人生已經經歷了若干個階段,我發現,似乎每個階段都和pc、amd等關鍵詞脫不開關系。并且,這些關鍵詞也已經成為刻畫我們人生的重要符號,pc已經從diy時代過渡到超輕薄時代,我們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人生經歷。誠然,從大學到現在,我們都一直在艱難的探索一條&ldquo向上人生路&rdquo,其中必然會遭遇很多困難和挫折。但是,科技創新不會放慢腳步,我們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在創造著獨特的人生體驗。
來源:速途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