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機械行業亟待整體升級
本報記者 朱祝何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進行了植物保護機械(以下簡稱植保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產品合格率為91.8%。從近幾年的植保機械產品質量國抽結果來看,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并保持穩定。
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產品質量抽檢率穩步提升的同時,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零部件質量不夠過硬等問題仍然困擾著植保機械行業。我國植保機械行業整體上仍處于拼價格戰的低端時代,亟待向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打造知名品牌的&ldquo高端&rdquo時代發展。
植保機械一般是指噴灑化學藥劑的機具,主要包括背負式噴霧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噴粉機、植保機械用泵、動力噴霧機、噴桿噴霧機、煙霧機、風送式噴霧機等幾大類產品。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抽查了北京、河北、江蘇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49家企業生產的158種植保機械產品。包括背負式噴霧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噴粉機、植保機械用泵4個品種。經檢驗,145種產品符合標準規定,其中,抽查的34種背負式噴霧噴粉機、植保機械用泵產品均符合標準的規定。抽查發現有8種背負式電動噴霧器、5種背負式噴霧器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整機密封性能、藥液箱墜落試驗、液泵過載保護、藥液箱容量、過濾裝置項目。
據了解,截止到今年7月,植保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工作已經連續進行了27年,主要抽查背負式噴霧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噴粉機等幾種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機具。從抽檢結果看,2008年之前的幾年,產品合格率基本上一直在60%至80%之間徘徊,而近5年合格率逐漸穩步上升,穩定在80%以上。
中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心認證技術處處長梅成建表示,國家監督抽查集中在幾種常用的背負式植保機械,符合農業生產以及市場的客觀實際,因為抽檢的產品屬于生產量大、使用面廣的植保機械,在市場中占有較高比重。另外,考慮到近幾年我國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后,機動植保機械發展較快的實際,建議加大國家抽檢產品的覆蓋面。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每個生產單元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少而分散,加之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的落后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購買能力不足,決定了目前我國的植保機械只能以小型背負式植保機械(如背負式噴霧器)為主、機動產品為輔的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植保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
除產品結構需要優化外,植保機械行業發展存在的另一問題是,產品零部件質量尤其是手動噴霧器關鍵零部件(如空氣室、藥液箱、噴射部件)質量問題突出,外購件質量難以控制,這也是多年來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之一。國家標準《農林拖拉機和機械 安全技術要求 第6部分:植物保護機械》(gb 10395.6-2006)規定,噴霧器藥液箱經3次墜落實驗后不應滲漏和破裂。抽檢結果顯示,藥液箱墜落試驗不合格是產品質量抽查中常見的問題。
梅成建表示,低端產品最大的特點是用戶對價格特別敏感,背負式噴霧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個別企業偷偷在藥箱上做手腳,偷工減料,比如采取降低厚度、增加回料比例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致使植保機械產品零部件質量不過關。
國家植保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小兵,在其2010年底發表的論文《我國植物保護機械產品質量狀況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國在冊的背負式噴霧噴粉機生產企業100余家,但是90%以上的生產企業完全是購件組裝。組裝產品的質量不僅依賴于零配件本身的質量,也取決于裝配技術水平和整機出廠檢驗技術水平,零配件企業主要靠較低的價格爭取整機組裝廠家,隨之伴生的是低劣的質量。
據有關部門透露,目前新修訂的國家標準《農業機械安全第六部分 噴霧機和液態肥料撒布機》正在征求意見,相比舊標準gb 10395.6-2006而言,新標準對于相對先進高端的自走式和車載式植保機械產品增加了很多要求,并逐漸向國際接軌。有關人士認為,此標準出臺后,將推動相對高端的植保機械產品快速發展。《中國質量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