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新聞》8月11日報道】題:中國人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形象正在變化
最近的美國好萊塢電影明顯體現出對中國的顧慮。中國人不再作為反面人物出場,更多的是作為主人公的友方出現。
其背景在于,美中關系發生變化,美國電影界希望開拓迅速成長的中國市場。
今年春天,《黑衣人3》在全球公映。該片在中國國內上映時,反面角色中國人和主人公在紐約唐人街槍戰的情節被刪除。
美國迪士尼公司與中國電影公司聯合制作的《鋼鐵俠3》將于明年上映,漫畫原著中的反面角色是出生于中國的&ldquo滿大人&rdquo,而在電影中的反面角色由英國人扮演。
將于今秋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紅色黎明》(1984年公映)翻拍作品也出現了類似情況。老版電影假設的是蘇聯、古巴和尼加拉瓜的聯合軍隊占領美國,新版電影原計劃將中國軍隊設定為美國的敵人。但由于中國網友批判聲浪高漲,電影制作方將影片中的敵方改變為朝鮮軍隊。
電影記者大高宏雄表示:&ldquo上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較多,電影中的反面人物多是日本人。之后,日本市場迅速成長,成為美國產品的重要出口對象,日本人的形象日益美化。現在,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了美國影片中的中國人身上。&rdquo
據美國電影協會統計,美國國內電影票房收入2010年約為106億美元,但到2011年減少了約4%。另一方面,美國電影在海外的收入增長了約7%,達224億美元。
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統計,2011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達131億元人民幣,兩年內實現翻番。今年上半年電影票房收入是去年同期的1.4倍。照此下去,中國票房收入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大高表示,中國政府的戰略也產生了影響。&ldquo中國企業增加了對美國電影的投資,其目的在于在電影中美化中國形象,并向世界宣傳。&rdquo
由于中國對電影進行審查,好萊塢方面也注意避免刺激中國政府。美國國內專家呼吁&ldquo也應提及民族問題和人權問題等&rdquo,但電影界似乎傾向于盈利優先路線。
除中國外,好萊塢還積極瞄準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市場。由于不得不顧及各個國家和民族,最近好萊塢電影中演繹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故事越來越多。
大高不無憂慮地表示:&ldquo現在在電影中作為敵方出現的也就是朝鮮、伊朗和敘利亞等。過于顧慮各方立場會導致缺乏現實主義精神,電影也會變得無聊。&rdquo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