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服裝市場普遍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國內服裝行業面臨的壓力受到各方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中國這樣的服裝大國而言,品牌國際化是企業脫困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服裝品牌發展的必由之路。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相關數據,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同比下降0.2%,行業利潤增長持續減速。
業內普遍認為,國際化是我國服裝行業未來開展全球化謀劃,參與貿易新角力的砝碼。整個行業應通過國際化的持續推進,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國際化推進,樹立中國自主品牌的時尚話語權。
深圳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小鉛認為,品牌國際化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企業不應回避國際競爭,而應積極主動地走向國際市場,在競爭中謀求提高和發展,此前,卡爾丹頓的品牌國際化戰略布局,實際上就是在全球化競爭的背景下逐步完成的。這表明國內服裝企業面臨的壓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更是機遇。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目前我國服裝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產業升級,即通過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來提高中國服裝行業國際競爭力,全行業致力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品牌,圍繞品牌提升帶動行業提升,并著力培育國際型跨國集團。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相關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生產加工領域具備一定的國際比較優勢,但在研發、設計和銷售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今后我國將繼續大力支持自主服裝品牌的發展壯大。
來源:中國服裝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