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6日,現代國際市場研究公司針對&ldquo京蘇大戰&rdquo事件,對廣州地區網民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高達95%的網民知道/聽說過這此事件,其中,半數網民首先通過微博得知,通過網站得知占15%,親友告知占13%。
成功抓住網民眼球,微博功不可沒
在價格大戰開始的第一天,新浪微博關于價格戰的內容超過了5600百萬條,而騰訊微博更是暴漲到6000萬條以上,截至第二天晚上,新浪微博上電商價格大戰登上微博話題榜的首位,遠遠超出其他熱門話題。京東商城顯然借助了微博這一免費宣傳的渠道,成就了這場名為價格戰、實為宣傳戰的815事件。
先不追究這次的價格戰是京東主動發起的挑釁,還是京蘇聯手策劃的一場網絡營銷,它都成功地抓住了網民的注意力。
70%的網民表示愿意到網站上看看
無論本輪營銷大戰對各方的實際銷售額帶來多少提升,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的促進作用已經充分顯現,吸引了大量的公眾關注,也將帶來大量的潛在顧客。mimr調查顯示,70%的網民表示會上京東或蘇寧網站瀏覽。以此看來,雙方的目的都已達到,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方面,參戰各方都是贏家。
消費者形成網購大家電的粗略概念
有網友調侃說這是一場忽悠網民、吸引眼球的鬧劇,吳曉波說,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ldquo測試戰&rdquo,是京東和蘇寧對各自的高流量沖擊力、物流承受力、制造商供應鏈、資本關系等能力的全面測試。這僅僅是一場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雙方共同發動的戰役,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決勝時刻。其最重要的戰果是,消費者習慣的決定性轉移。當前用戶已經分不清到底哪家更便宜,但至少會給他們留下網購大家電便宜的粗略概念。
微博營銷,經濟寒冬下最高效的推廣平臺
這一次事件,我們認為是劉強東發起的一次絕妙的微博營銷事件,還記得不久前的西紅柿事件嗎?劉強東可謂對微博這種新媒體的應用駕輕就熟,不花一分錢,就把網民的眼球拉到京東準備出售新鮮蔬果上,網民也充分感受到劉強東的微博營銷能力。這一次,從微博的造勢,到促銷的鋪墊,再到主動&ldquo約價&rdquo,作為電商新秀的蘇寧易購只能見招拆招,從一開始劉強東就把握住了輿論的優勢。
價格戰,價格是否真有降?
如此高調地宣布降價,到底降價的幅度是多少呢?消費者真正得到了多少實惠呢?有媒體報道,雖然表面喊降價喊得響亮,但實在降價的少之又少。有比價網站顯示,京東漲價商品120余個,平均漲幅15.82%,漲價金額200元左右。降價商品440個,平均降幅9.75%,降價金額152元,而且降價商品中一半是缺貨的,所以實際上京東總體價格上漲了約1.2%。蘇寧也深陷線上線下的沖突之中,受線上線下運營成本不同的影響,如果蘇寧實體店要與電商同價,無疑會是賠錢換吆喝。這樣看來,其實兩家都未能兌現降價、實惠的承諾。
價格戰最終需要回歸到服務競爭上
目前線上家電大戰誰勝誰負還不好說,電子商業平臺從銷量上還不能與實體連鎖店的銷量比肩,同時,電商所銷售的產品也不完全與家電實體連鎖店銷售的產品相同。現代國際一項針對北京、廣州、南京三地城市的家電賣場中有意向購買家電的消費者調查中發現,61%消費者雖然他們有到網上比較,但認為線下能更直接體驗產品、服務更直觀,所以他們更加愿意從線下體驗購買產品。
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仍可能迎來一波高速發展。網絡銷售未來會進一步與實體連鎖經營模式相結合,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但多數專家表示線上銷售不會取代實體連鎖經營模式,消費者仍將需要在實體連鎖店進行實際體驗后購買產品。
現代國際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郭俊榮先生認為,沒有商人是會虧本賺吆喝的,一定隱藏著巨大的戰略&ldquo陰謀&rdquo,只是什么時候呈現出來而已。任何商業行為都應回歸其本質,就是要持續的盈利。電商的存在和做大是必然的趨勢,但拼價格不能持續太久,他們應該將關注點放到經營效益上、放到服務上、放到顧客數據庫的價值挖潛上。
來源:中國家電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