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曄,第一財經
2018年年底,《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的“全球最受關注的十大ai領軍人物”中,出現了唯一一張中國面孔——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上榜的領袖人物還包括了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以及英國的“alphago之父”哈薩比斯等等。他們通過想法、洞察力、行動,對公司和行業發展產生了實際影響力和關鍵性作用。
這張ai人物榜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的競爭局面。縱觀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布局,美國、英國等占據了人工智能的頂級研究,中國人工智能正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優勢在于海量豐富數據,以及多方位的政策、資本支持和龐大的應用場景與創新機會
特別是對于語音交互、智能交通以及產業應用的構建,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進入落地應用階段。例如,今年在百度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宣布百度的l4級別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已實現量產,阿里巴巴發布城市大腦2.0,還涌現出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等一批垂直領域的ai新星。
根據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一項研究,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在全球產生15.7萬億美元的財富,中美兩國就將占到70%。
人工智能進入應用時代
如果回溯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四波浪潮。第一波是互聯網的智能化;第二波是商業智能化,也就是ai技術賦能整個商業領域;第三波是實體世界智能化,如身份驗證、智能音箱交互、無人商店和安防等;第四波是全自動智能化,比如自動駕駛等。
前兩波浪潮已經涌現,第三波的應用浪潮,正在改變人類和世界之間的互動方式。可以說,伴隨著ai技術進步,人工智能進入應用時代成為共識。未來十年最值得期待的進步甚至質變,將發生在應用層面的突破。
百度大腦的調用數據顯示,語音、圖像等較成熟的技術已經被大量調用、且增速明顯。當前應用最為聚焦、產業價值最大的多個重要賽道中,巨頭競爭更是格外激烈。
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業界的一種觀點是:下一代人機交互方式將會是語音交互為主導。縱觀整個世界的智能語音交互市場的幾大主要玩家,包括亞馬遜alexa、百度dueros、微軟、蘋果siri、google assistant…… 而在語音交互體驗的背后,其實是算法和數據的雙重較量。
百度在2017年發布了人工智能對話式操作系統dueros,布局下一代硬件設備。一年時間,用戶對ai設備的接受度有了明顯的提升。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總經理景鯤此前透露,截至10月份,dueros設備激活量突破1.5億,月活躍用戶數達3萬。
根據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顯示,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第三季度達到2270萬,創歷史新高。這個季度,中國的百度改變了全球市場格局,市場占有率猛增至8%,排名全球第四。
智能音箱是通往ai時代一個很好的起點,但不是終點。通過小度在家、小度語音車載支架、智慧酒店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產品矩陣,目前dueros已經進入了手機、家庭、車載、酒店等一系列場景,覆蓋到了41個國家和723個城市。
自動駕駛競賽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拓展了產業的邊界,也勾畫出未來城市交通出行的全新藍圖。
在中國湖南長沙湘江新區,國內首批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在長沙規模化落地測試運營,預計2019年規模達到百輛。同時,阿波龍無人駕駛小巴將在封閉園區和景區商業化落地,服務園區內乘客。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鳳凰城,谷歌自動駕駛業務waymo近日正式推出了首個商用無人駕駛打車服務waymo one項目。
waymo的做法類似當年的iphone,從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從操作系統到服務都由谷歌自己來做。而百度的做法是用開放的生態來應對封閉,改變了自動駕駛的游戲規則。通過apollo平臺讓車廠共享這些原代碼和數據,用了一年的時間,百度有了包括整車廠商、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等130多個合作伙伴。
據介紹,目前百度開放的apollo平臺近50%的新增代碼都是為了保障安全,而其和廈門金龍合作的阿波龍已實現了20余個場景、10000+公里、10000+人次的測試,截至目前為止,事故率為0。
自動駕駛最直接的改變,是對汽車產業的升級和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洗牌。但智能的車、聰明的路,僅僅是個開始——畢竟,交通擁堵是現代城市的頑疾,更實質的競爭其實發生在智能城市這一更大的場景。
“智能交通的思維應該是ai思維。”李彥宏說,ai思維是通過全量實時的數據來感知交通實際情況,對每一輛車所在具體位置、每一個紅綠燈口有多少輛車,車輛移動方向等情況進行全局調整,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運營效率。
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不僅發布了包括車路協同、valetparking等在內的一系列智能交通解決方案,還宣布推出百度ai城市“ace王牌計劃”,這是一個全棧式解決方案平臺,基于百度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apollo、智能云、百度大腦等技術和能力,打造城市級平臺生態。
接下來,百度ai城市將率先落地北京和上海。北京將打造成為超大型城市智能化治理樣板,而上海則以超前理念探索構建智能新城。
產業ai化大幕拉開
“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與ai沒有關系。”李彥宏這樣說。
企業應該如何擁抱ai?一個現實是:雖然ai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趨向成熟,但從ai的行業應用角度來看,53%的企業還處于無信息化或基礎數據化階段,已采用ai技術或ai驅動的企業,占比還不到15%。
事實上,擁有ai能力并不意味著所有公司都要在ai方面進行自主研發。今天ai領域存在著大量的開源、開放平臺,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在ai技術方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ai公司們思考的,正是如何提供優質的、特有的能力賦能各行各業 。
和美國注重基礎科研相比,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注重技術和應用結合。農業、制造業、醫療、金融、能源、物流……產業ai化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而競爭也將更加漫長、充滿變數。其中,ai技術硬實力是門檻,產業下沉、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成為巨頭發力的地方。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云計算領域的布局上,巨頭們紛紛已經亮劍:阿里云智能化升級,aws宣布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軟智能云增長強勁成公司營收亮點,低調的百度云打出了ai這張牌,從解決方案入手,用ai技術和具體應用來拉動業務增長。
在農業領域,農民們通過使用百度云與麥飛科技合作的農業遙感智能監測系統,引入邊緣計算,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智能化監測,并完成精準施藥,能夠將農藥使用量降低50%。
而博電電氣的充電樁檢測設備在接入百度工業大數據的運維解決方案后,將準確率從95%提升至99%,同時將原先需要2天的檢測分析時間壓縮至1秒內,最終將北京地區的3萬根充電樁的年檢測費節省了3萬元。
此外,百度研發的ai眼底篩查一體機,通過在肇慶基層醫院的應用,符合專業眼科醫生診斷思維,臨床效果很好。未來在基層、偏遠地區會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和社會價值。
來源:中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