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使得人們對于智能手機的要求日趨苛刻。手機承載的不再只是簡單的語音和短信功能,流暢的上網體驗、高清視頻播放、強大的拍照功能、極速的游戲體驗、超長的待機時間等等,已經成為主導用戶選擇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關鍵因素。
而上述這些體驗如何才能得以實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手機強大的&ldquo內芯&rdquo&mdash&mdash手機芯片,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軍手機芯片領域,就連pc時代的芯片霸主英特爾也不例外。隨著凌動處理器z2460平臺的發布,英特爾也將高性能、低功耗、智能化的英特爾計算優勢正式引入到智能手機領域。
那么,英特爾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將如何布局?如何將英特爾在pc芯片領域的優勢成功移植到手機芯片領域?英特爾的強勢進軍將給整個手機芯片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節在接受c114采訪時為我們進行了解讀。
從pc到手機:英特爾全力擠進移動終端芯片市場
為什么手機芯片領域的競爭會如此白熱化?從整個ict產業來看,第五個計算周期已經到來,即使從整個人類社會生活來看,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也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加速前行,智能化比例過半。201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近一億部,達到9485.5萬部,增速197%,智能機在增量市場中的占有率已超過48%,內需市場已全面啟動。
智能手機需求的幾何式增長也極大地刺激了手機芯片市場的爆發,這也是英特爾擠進這一領域的原因所在。據黃節介紹,為此,英特爾發布了凌動處理器z2460平臺,此前研發代號為&ldquomedfield&rdquo,這是專門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的產品,可提供領先的性能以及具有競爭力的能源效率。
2012年上半年,英特爾凌動處理器z2460平臺開始陸續登陸智能手機設備。今年4月中旬,首款基于該平臺的智能手機xolo x900在印度市場上市;今年5月30日,聯想全球第一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機樂phone k800也正式上市;今年6月初,英國運營商orange發布了在歐洲市場的第一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機。
在黃節看來,&ldquo這一系列產品的發布,標志著英特爾將計算的優勢延伸至智能手機領域的計劃變成了現實。&rdquo他同時坦言,&ldquo英特爾并不會急于在手機芯片市場獲利,因為在這一市場,我們目前還遠遠不及主要競爭對手高通,但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也很有耐心。&rdquo
其實,英特爾此前已經開始了在移動終端芯片市場的布局。2010年,英特爾斥資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無線業務部門,該部門占據著智能手機和超低成本入門級電話的無線服務和無線設備市場領先地位,可提供基帶處理器、射頻收發器芯片、電源管理集成電路、附加聯通功能、單芯片解決方案及相應系統軟件;此后,英特爾通過英飛凌,收購了德國一家專門從事lte技術的公司blue wonder,該公司專注于lte產品的研發,將彌補英飛凌無線晶片部門長期存在的lte發展不力的弱點。
2011年12月,英特爾宣布重新組建移動通信部門,這標志其將重返移動通信市場。2012年5月,英特爾聯合中國手機制造商聯想移動發布了首款搭載英特爾處理器medfield atom的高端智能手機聯想k800,這也標志著英特爾正式進軍手機芯片領域。
欲復制pc芯片輝煌:給手機一顆計算機的芯
雖然英特爾正式進軍了手機芯片領域,但作為該市場的后進者,若想在短期內獲得收益甚至一定的市場份額絕非易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英特爾的競爭對手版圖上一直有且只有一家名叫amd的公司存在。而在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英特爾的競爭版圖格局上,英特爾增加了許多新對手,這是一個包括arm、高通在內的很長的名單。
在移動芯片領域,arm、高通、德州儀器并沒有把英特爾看成是對手,因為雖然英特爾極力想進入這一領域,但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太低。無論是蘋果的iphone,還是形形色色的android陣營和windows phone陣營,它們都很少采用英特爾的芯片。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英特爾希望憑借其凌動芯片進入移動終端市場,并期望這款芯片能被更多的平板和手機廠商接受。但事實上,英特爾智能手機處理器x86架構從性能、穩定性等方面還是略微遜于高通目前所使用的arm架構。
不過,這些并不會影響英特爾發力手機芯片市場的決心。黃節表示,&ldquo與英特爾進入pc芯片和服務器芯片市場一樣,英特爾并不是最早進入上述兩個領域的公司,但英特爾最終都成為了領導者。因此,英特爾希望能夠在移動終端芯片領域復制這樣的成功。&rdquo
目前,英特爾凌動處理器z2460平臺(medfield)只是32納米的制程工藝。黃節認為,&ldquo預計當英特爾智能手機芯片達到22納米以及14納米的階段,才會真正在智能手機市場具有影響力。&rdquo
黃節解釋道,&ldquo手機制程工藝還是會慢于計算機,后期的加速度會比較快。英特爾手機芯片制程工藝今年是32納米,2013年是22納米,2014年是14納米。本來摩爾定律是每年翻一番,原因是我們起步晚了點。不過,英特爾的突破機會應該是在22納米和14納米芯片上。&rdquo
黃節同時強調,整個互聯網都是在英特爾整個架構上,固網在英特爾架構上應用優化,實際上我們帶動了互聯網上的優勢走到移動互聯網。他表示,&ldquo英特爾芯片從架構到后來的制造都是自己來做的,我們希望給手機一顆計算機的芯。&rdquo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