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2018年環境質量通氣會上了解到,今年1月至1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開門紅”、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初戰告捷,率先在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并出臺法規。其中,地級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87.4%,高于國家和自治區考核要求;黃河寧夏段15個國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80%,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投入環境污染治理資金30.41億元,較2017年的8.32億元增長265%,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史上環保資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年初,自治區召開污染治理重點任務現場交辦會,一次性給各地交辦生態環保重點任務511項、重點項目1138項,同步下達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先后2次開展全區性督查督辦,全力確保生態環保大投入、大治理取得大成效。
1月至1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改善明顯。其中,11條水質基本達到ⅳ類及以上,9條重點入黃排水溝由劣ⅴ類水質改善為ⅳ類及以上;渝河、葫蘆河水質提升到ⅱ類,涇河、茹河、清水河均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清水河三營斷面和渝河聯財斷面水質達標控制性工程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項目管理示范和可推廣模式;黃河干流寧夏段22年來首次連續14個月出入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優水質;全區3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均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31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均實現污水集中處理,13條城市段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工程。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區淘汰燃煤鍋爐358臺,實施燃煤鍋爐煤改氣、煤改電330臺,全區城市建成區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銀川都市圈范圍內火電等行業全部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在連續2年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淘汰任務基礎上,又淘汰老舊車2.06萬輛;扎實推進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促使全區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順利通過國家“大氣十條”考核的“壓艙石”。
來源:中國礦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