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持續增長,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也呈現出高增長的態勢。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已達28.7gwh,相當于2017年同期裝機量的3倍(2017年1-9月總裝機量為8.9gwh)。業內預估,今年新能源車的銷量有望突破100萬輛,而動力電池裝機量有望達40gwh。
盡管在裝機量上增長迅猛,但由于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趨嚴,目前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三年前的補貼都還沒有拿到。“車廠壓力向中游傳遞,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設備企業、電池廠沒有結算不及時,給動力電池企業造成很大資金缺口,預計明年將成為動力電池企業的轉折之年。”天津力神董事長秦興才提到。
距離2019年有且僅有兩個月時間,然而動力電池行業內已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先是7月31號,主營動力電池熱管理和電動汽車連接器的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解散公告;隨后11月1日,創造鎳鎘、鎳氫、鋰離子、鉛酸等四大電池系列百余個品種的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清算。
容一電動欠款8225萬元倒閉
如果說上述兩個案列尚不夠主流,那么因旗下動力電池企業沃特瑪而被“拖累”的堅瑞沃能也面臨著暫停上市的風險。11月2日,堅瑞沃能發布公告稱,如經審計后公司2018年全年的凈資產為負,根據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堅瑞沃能年內凈資產為負有望成為大概率事件。
盲目擴張:資金短缺引發禍端
根據容一電動發布的公告,因公司研發資金投入過多,未能及時轉化為效益,以及融資方式不對,運營財務成本過高,導致近年來持續虧損,已經無法繼續經營。根據公司股東會議決定,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解散進入清算程序。至于其他相關事宜,公司已委托廣東法廣律師事務所依法處理。
而根據河南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南皮縣東升電氣有限公司以環宇電源無法清償其到期貨款107萬元,且公司已經停產,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本院申請對環宇電源進行破產清算。與此同時,環宇電源作為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其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破產受理條件,故對其進行破產清算。
相較于上述兩家企業的突然“曝雷”,沃特瑪今年3月遭到供應商堵門討債后,始終麻煩纏身。今年4月2日,堅瑞沃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出現19.98億元債務逾期的情況。截至3月底,公司債務總額達到221.38億元。在償債風險下,公司收購澳洲鋰礦、引入戰略投資者等重大資產項目都面臨著終止可能。此番出現暫停退市,并不令人意外。
容一電動、環宇電源、沃特瑪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關鍵就在于經營不當,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而在資金鏈的突然斷裂后,此前不管獲得過什么光環都瞬間消失,而關于其商業模式、產品路線、進軍其他領域而進行的持續投資等擴張戰略,也都成為被拷問的對象和過渡投資的反面教材。
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承壓
而通過細致的梳理可以得知,上述3家企業都存在著盲目擴張的問題。容一電動雖然看似低調,但實際上實力并不弱。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業,主要做動力電池熱管理和電動汽車連接器的業務開發。曾多次獲得“企業信息化管理示范單位”等榮譽,并擁有20多項國家技術專利。
隨著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強勢發展,充電樁市場的快速增長,容一電動也在2014年開始轉型進入到充電樁領域。但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一根樁收回成本至少要五年時間,充電樁企業不能將投入快速轉化為收益,從而導致前期投入多,收益慢的局面。如果融資渠道不暢的話,資金鏈斷裂是遲早的事情。
而環宇電源在李中東的帶領下,采用多元化的戰略冒進,使實力本來就不雄厚的民營企業資金吃緊;同時在沒用準備好的情況下,急于啟動老品牌中華牌,導致了其“快時尚”的產品,連新鄉市都跳不出去的困局;而且作為一個做電池的,貿然接下飄安集團,使公司闖入一個不熟悉的行業里。
而沃特瑪自2014年起,其擴產的步伐虎虎生風。在銅陵、十堰、荊州、唐山、渭南等地建設生產基地,產能也從2014年的近4gwh迅速擴大到2017年的近20gwh。大躍進發展的背后,也導致沃特瑪債臺高企。截至2017年9月30日,沃特瑪債務總額超231億元,而其中短期借款超過55.3億元。
俗話說,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情,但這個理在動力電池行業似乎行不通。此前曾出現過同樣問題的珠海銀隆,在得到董明珠、王健林等企業家入股的30億元資金后,在開始了瘋狂的擴張模式,僅2017年就在蘭州、天津、南京等地投資了高達8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項目,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
珠海銀隆成都產業園
客觀來看,容一電動缺錢進入解散清算、環宇電源無法償還債款破產、沃特瑪資金鏈斷裂導致發展陷入困局,只是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縮影。它們并不是電池行業內第一家出現類似問題的企業,也不是最后一家。當然,還有眾多電池企業因補貼退坡和競爭加劇導致訂單大幅縮減,凈利大幅下滑,資金鏈極度緊張苦苦支撐。
資金困局:越演越烈短期無解
總的來看,沃特瑪、銀隆等電池企業的投資規模遠遠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后推移,資金短缺問題的發生幾乎是必然的。而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生存環境正悄然發生著變化,這其中有來自于政策調整、有來自于銀根緊縮、自然也有來自于地方政府扶持理念的轉變。
沃特瑪副總裁鐘孟光曾在對外解釋沃特瑪資金鏈緊張原因時,承認公司在三方面出現決策失誤:首先是低估了2017年國家對電動車產業政策調整;其次對于行業過于樂觀,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反而加大擴張速度:其三,長期采用短債長投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導致在銀根緊縮時,資金直接陷入困境。
三元電池擠占磷酸鐵鋰市場份額
具體來看,受高能量密度門檻的影響,三元電池逐漸成為行業主流,而磷酸鐵鋰電池由于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其市場份額被三元反超。眾多此前重心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企業訂單出現大幅萎縮,出現營收及凈利潤的大幅下滑,這其中就包括沃特瑪。與此同時,電池價格大幅下調,也不斷沖擊著電池企業脆弱的神經。
今年年初,大家預期的目標是動力電池在去年的價格基礎上再下降20%。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已遠遠超過這個預期,價格下跌導致動力電池行業盈利空間遭遇到大幅的擠壓。與此同時,補貼門檻調整導致整個行業賬期拉長。以沃特瑪為例,雖然負債總額超200億元,但其應收賬款也高達100億元之巨。
如果說降價和三角債頻發是動力電池行業內存在的共性問題,而銀行融資政策的收緊則加劇了資金鏈短缺的進程。此前雖然逾期金額不斷走高,但銀行并沒有放棄沃特瑪。5月14日堅瑞沃能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沃特瑪與16家銀行組成簽署《銀團貸款額度合同》,初始承貸金額為42.34億元,繼續為沃特瑪輸血。
銀根緊縮導致融資渠道變窄
然而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生存環境持續惡化,銀行信貸融資開始收緊,對于電池企業的態度也不再像此前那樣緩和。8月2日早間,猛獅科技接連發3份公告,披露了募資賬戶出現異動,包括猛獅科技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浙商銀行強行劃轉公司募集資金,對公司資金周轉和日常經營活動造成負面影響。
而珠海銀隆在上市之路受阻之后,融資之路已被銀行斷掉。而另一個例子是,國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ipo融資規模大幅縮減。據了解,寧德時代的有關招股書申報稿中,預計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31.20億元,而最后實際募集的資金僅為53億元,而這也預示著資本對于動力電池行業的投資日趨謹慎。
某資本市場人士表示,新能源行業融資通道收緊后,沃特瑪的財務團隊曾經將賭注全部押在了依賴總部所在的深圳市政府以及坪山區政府的挽救上,但事實上雖然深圳市政府將把壯大沃特瑪寫進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但針對面臨沃特瑪積重難返的局面,最終并未出手相救,導致沃特瑪錯失了自救的最佳時間。
“單純依賴地方政府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最大的失誤。地方政府不可能給錢的,如果企業市場擴展受阻,這時候只能靠自我斷臂和尋求其它市場融資的方式來求得生存”。業內人士提到,隨著行業洗牌步入深水期,地方政府對于動力電池的扶持將更加理性,企業只有具備良好自主造血能力才能生存下去。
沃特瑪坪山總部
“沃特瑪似的資金鏈短缺,可以說是整個新能源行業最普遍的狀態。”業內人士稱,所有企業都在賭能夠撐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那天,但隨著應付應收帳款的不斷累積,以及研發生產等投資擴張的加大,企業資金鏈的缺口越來越大,很多人能不能撐到那天都成為未知數。
而這其中,中小企業將要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加巨大。“由于缺乏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可以發掘競爭緩和的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以減少資金壓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國家補貼退坡和技術門檻提高的雙重影響比較大,中小企業需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來推動發展,同時要積極考慮補貼退出后市場的市場特點,及早和應對布局”。
來源:動力電池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