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軍事學者曾斷言一個國家想要造出先進的坦克就必須有發達的汽車工業。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也的確如此,他們生產的汽車壟斷著全球80%以上的汽車市場。然而蘇聯和中國卻了打破了這種規律,在自身汽車工業落后的情況下造出了世界一流的主戰坦克。究竟是西方學者說錯了,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99a2
如果單純的辯證論點,西方學者的說法肯定是有漏洞的,但道理卻沒錯。蘇聯的汽車爛不爛?爛到家了啊,90年代的拉達車大家坐過沒?你無法想象在冰天雪地的北高加索,人高馬大的戰斗民族擠在這種小破車里還打不著火是什么場景。可是蘇聯的坦克厲害嗎?厲害的不行啊好不好?那么問題來了,汽車工業的先進程度到底和坦克工業有沒有直接關系?
蘇聯小破車
答案肯定是有的,以德國為例,奔馳、保時捷這兩個牌子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一個統治著高端轎車的半壁江山,一個在意大利品牌扎堆的超級跑車圈子里混得風生水起。但是你要知道這兩家企業在二戰時也生產坦克,戴姆勒(掌管梅賽德斯-奔馳)、保時捷與亨舍爾是德國三大坦克制造商,全世界第一輛電驅動坦克就是保時捷出品的,虎式坦克的炮塔也出自保時捷之手。
能造坦克也能造跑車
之所以中國和蘇聯以及今天的俄羅斯一直沒有發達的汽車工業還是源于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潮,錯失發展汽車工業的先機,俄國還好一些中國則是完全沒觸碰到那次機會。早在30年代,西方的賽車運動就已經很發達,這是建立在汽車已經在民間普及的基礎之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開到汽車,但汽車也絕不是貴族的專利。
30年代的奧迪銀劍賽車
經過半個世紀的沉淀,西方的汽車工業已經十分成熟,而強大的蘇聯偏偏是一個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后的坡腳巨人,全蘇聯80%的工業制品都是軍工品,哪里還有足夠設計和生產資源給汽車工業喂經驗?沒市場、沒需求、沒創新,最終惡性循環導致蘇聯造不出優秀的汽車。
德國坦克與汽車一樣世界聞名
我國的狀況與蘇聯還不一樣,我們的工業起步更晚,盡管沒有頭重腳輕但是受限于捉襟見肘的國民經濟體量,很多汽車生產也還是以軍需和工業生產為主,解放卡車、北京吉普都是一個道理。過去只有單位和機關才有車,老百姓開不起,沒有市場需求就沒有生產動力,自然也就沒有研發和創新的必要,于是和西方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解放卡車
但是蘇聯和中國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國防壓力大,恰逢冷戰時期對戰爭形態的預想又是大規模裝甲集群配合航空兵與導彈在廣大面積上進行的高烈度運動戰,所以必須集中科研和工業力量強撐坦克工業不至于被拖死。但即便如此,海灣戰爭時中蘇兩國的坦克技術也已經落后于西方,直到自行研制出三代坦克才挽回了劣勢。
來源:中國江西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