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海工用鋼需求,未來這種需求還將繼續擴大。我國的鋼鐵企業十分看重這一市場,著力開展相關的研發工作,推動海工用鋼國產化進程,并取得了一定進展。可以預見的是,在海工發展迅速與造船企業降本壓力極大的背景下,我國的海工用鋼國產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
市場大難度大
今年上半年,與低迷的常規船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十分活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6月,全球成交各類海工裝備訂單金額約280億美元,相當于去年全年成交金額的55%。我國獲得全球約10%的鉆井平臺訂單、30%的海洋工程船訂單以及少數生產平臺訂單。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我國海工裝備市場還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相關資料顯示,根據規模大小,一般一座淺海平臺的用鋼量在1000~9000噸之間,一座深海平臺的用鋼量在1.5萬~2.7萬噸之間,甚至更高,如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ldquo海洋石油981&rdquo號共使用鋼材約2.9萬噸。業內人士表示,快速發展的海工裝備市場帶來了大量的海工用鋼需求。不過,海工裝備用鋼不同于普通的船舶用鋼,其在強度、抗疲勞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國內鋼企要占領這一市場還需攻克諸多技術難關。
國產化好處多
記者從外高橋造船公司了解到,在建造海工裝備時,該公司積極采用國內鋼企生產的鋼材,其中,&ldquo海洋石油981&rdquo號使用的板材和型材基本是從國內鋼企采購的,但其所用的管材有60%~70%是從國外進口的。
那么,進口管材和國內管材價格相差多少?外高橋造船公司配套部負責人表示,代表性管材不含稅的進口價格平均比國內相應產品高15%,再加上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就更高了。為推動海工用管材國產化進程,該公司一方面積極試用符合條件的國產鋼材,另一方面與鋼鐵企業進行聯合研發,目前其與一家鋼鐵企業合作研發的海工管材用鋼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
不僅外高橋造船公司,國內其他海工裝備制造企業也都在期待著海工用鋼的國產化進程加速。其原因是,一方面,進口鋼材的價格比國產鋼材高出一大截,而當前船企降本增效的現實需求十分迫切,采購國產鋼材的愿望強烈;另一方面,進口鋼材面臨發貨周期長、鋼材深加工不便等問題,采購太早需要存放場地,并會產生相應存儲成本,采購太晚又擔心跟不上生產節拍。而如果在國內采購,這些問題就容易得到解決,船企還可以享受快捷物流以及無余量供貨等附加服務。因此,船企在國內采購海工用鋼的積極性普遍較高。
加快進程須攜手
事實上,國內部分鋼企早已發現海工裝備用鋼的巨大市場,而且,較早介入這一領域的企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很早就進軍海工用鋼市場,近期,其生產的深海自升式平臺齒條鋼、半圓板順利發貨,標志著該公司具備了生產全部深海鉆井平臺用鋼的能力;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近期成立了特厚板研究所,重點研發高強度船板以及海工裝備用鋼;寶鋼集團的海工用鋼已經實現批量供貨&hellip&hellip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占平臺用鋼量90%的eh36級以下鋼材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不過,關鍵部位所用的高強度、大厚度鋼材尤其是樁腿用鋼仍主要依賴進口,這些鋼材用量雖然不大,但價格十分昂貴。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寶鋼、鞍鋼等國內鋼企生產的鋼材以板材為主,國內僅有幾家鋼企能生產海工裝備管材用鋼,并且都處在試生產階段,還沒有形成量產。雖然其前期的技術實驗和試生產情況不錯,但要實現批量生產,保證較高的成材率以及合格率,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破解。
總體來看,我國海工用鋼的國產化進程還要加快,并且需要鋼企和船企攜手研發或進行市場開拓。對此,業內人士建議,鋼鐵企業應根據海工用鋼的種類及技術要求,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開發出強度高、韌性好、抗疲勞、耐腐蝕性能優良的鋼材;同時,船企要與鋼企聯手進行合作研發或提供相關支持,并大力向船東推介相關企業和產品,以實現共贏。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