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報訊(記者 冉冉 攝影報道)12月18日,在原大件碼頭,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設定預定航線,經過一系列調試,一架無人機緩緩飛入長江上空,在長江上空飛行采集數據,通過天線解鎖信號傳輸視頻,江面上的船只、水流,江岸建筑、排口等各方面情況在led顯示屏上清晰可見——這是我區首次正式使用無人機巡查監管長江九龍坡段,以獲得長江沿岸的排污口、取水口、入江口等相關信息,全面監控長江水環境。
飛向江面的無人機
工作人員調試無人機
利用先進科技全方位巡查江面
據了解,今天巡查監管的領域主要在長江鵝公巖大橋至李家沱大橋長江沿線段,飛行高度在100米至200米,全程監控采集數據一個多小時。
據現場的技術工程師林洪介紹,此次應用的無人機是國內行業應用領先的復合翼無人機,巡航時速能達到75公里/時,續航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圖傳通視距離達到30公里,鏡頭30倍光學變焦,一次起飛可以取材長江岸線30至40公里的相關資料。
“這意味著使用無人機巡查的范圍廣,速度快,效率高,可以通過無人機設備的高清視頻和圖像直觀地了解到長江水質情況,而且對各類排口等信息進行了拍攝,便于后期進行數據分析。”林洪說。
大數據分析提升工作效率
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抓好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保護,此次區環保局和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引進無人機技術,以全面掌握長江九龍坡段沿線基本情況。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熊黎麗表示,通過無人機的長江巡查,在積累一定的數據量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圖像拼接,形成完整的底圖。“我們將通過數據平臺進行圖像的分析工作,運用圖像識別算法自動檢測排污口、取水口、入江口等環保部門重點關注點,識別出新增的排污口、污染源等并進行預警,及時反饋給環保部門處理。”她說。
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長江沿線以往的日常巡查過程中,由于受地形和自然條件限制,巡查人員難以對所有監控點和排污口實行全面巡查,存在盲區和死角,無人機巡查監控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比如在江面上發現油污,如果是以前,工作人員需要沿線挨著排查污染源,花大量的時間都不一定排查得到,有了無人機,我們可以馬上觀察到江面浮油具體情況,迅速鎖定污染源,及時移交交通海事部門處理。”該負責人說。
“無人機 環保”成為新常態
據悉,通過無人機高空巡查,多次拍攝行程多級圖層,區環保局通過數據后臺平臺落實處理長江沿線環保問題,構建地空結合、人機結合、立體交叉的巡查模式,深化對長江的保護。
據了解,針對無人機巡查監控,區環保局向空管部門申請飛行空域和飛行計劃并獲得了批準,區環保局將進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的模式,定期巡查是每月定期安排計劃,不定期巡查則是針對群眾的舉報、結合平常執法巡查等實際情況,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無人機巡查頻次。
來源:上游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