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媒稱臺軍又出新戰法:擬打造自殺無人機對抗解放軍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道 臺媒稱,臺當局“防務安全研究院”年度報告指出,臺灣除建置下一代隱形戰機、潛艇之外,下一階段防務自主重心應發展自殺型、迷你型、偵打一體型及運輸型等無人機。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17日報道,臺當局“財團法人防務安全研究院”5月1日在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見證下舉行揭牌典禮,事隔7個月后,該院12月13日首度發表年度報告。
針對臺軍發展不對稱戰力,報告刊載,從防務安全角度來看,臺灣地區的地理環境特性同時具備劣勢及優勢。劣勢是臺灣地區腹地小,在現代戰爭幾無戰略縱深可言;優勢則是有臺灣海峽天險阻隔。但報告認為,隨著解放軍海空戰力的增強,軍事行動選項增加,不但臺海天險不復存在,對叢山阻隔的臺灣東部也會造成重大威脅。
報告中建議,臺軍除了建置下一代隱形戰機、潛艇之外,下一階段防務自主重心應發展各種形式的無人機。例如能偵打一體的大中型無人機,不但可在海上搜索,也能對低速、防空能力薄弱的艦艇,如補給艦、兩棲艦等進行打擊。還可在作戰時將自殺型無人機大量部署臺海,本身裝載高爆炸藥,能在空中依設定航線巡航,發現目標就立刻摧毀。
迷你型無人機,如群集式的小型無人機,可用于干擾敵空中作戰、偵搜系統、飛行器的飛行等,甚至可搭載炸彈攻擊敵方登陸船團。運輸型無人機,為大型四軸或多軸無人機 ,能垂直起降運送重貨,并向前線運輸補給品、燃料及彈藥等,減少因地面交通路線被截斷的困擾。水面無人機或水下無人機,用以干擾敵方登陸船團、掃雷或布雷艦或執行封鎖等任務的艦艇。
報告中最后指出,臺軍在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時,可重視技術、戰術戰法領域的不對稱。除了嚇阻外,還包括真正面臨沖突時,對臺軍戰力的實際加乘效果,并減少臺軍在數量不對稱上的劣勢。
《亞太防務》雜志總編輯、軍事專家鄭繼文接受臺灣“中央社”記者采訪時認為,不管是偵察用的無人機,還是偵打一體無人機,甚至是自殺型無人機,均是世界范圍內積極發展的裝備。
鄭繼文表示,無人機適用于不對稱作戰,具備“作戰效能高、代價低”特點。由于無人機的制造相對于導彈、戰機研發的代價較低,臺除“中科院”有能力制作外,民間的產業也能有效支持。
報道稱,目前臺軍正積極研究無人機領域的相關運用。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