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船市持續低迷,但逆境中不乏亮點,汽車運輸船便是其中一例,今年1~7月,其全球訂單成交量已超過2011年全年的總和。然而,日本、韓國造船企業和日本、韓國、歐洲船東幾乎壟斷了該型船市場,造船量位于全球前列、汽車出口量不斷攀升的中國卻很難分得一杯羹。在中國造船企業積極尋求突破式發展的當下,開拓汽車運輸船市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成交看漲
截至8月初,2012年全球新接汽車運輸船訂單達到12艘、7.6萬車位,比去年同期的2艘、1.3萬車位分別增加了500%和485%,并已超出去年全年4艘、2.6萬車位的總成交量。而且,醞釀中的訂單也較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直處于消沉狀態的日本三大汽車運輸船巨頭&mdash&mdash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均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訂造新船。
7月底,日本郵船雖然將2011~2016年間的汽車運輸船投資額度從1900億日元降至1050億日元,但其內部人士表示,與其他船型相比,汽車運輸船的投資額度已經很大,而且,該公司明確表示將持續投資建造汽車運輸船。川崎汽船計劃通過增發股票和從日本國內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586億日元(約7.4億美元)資金,用于添置運力,其中主要為汽車運輸船。日本三大船東內部人士均表示,無論從船隊更新還是從擴張的角度考慮,訂造新船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挪威汽車運輸船巨頭ww holdings也于近日宣布,計劃聯合瑞典wallenius-wihelmsen訂造一批7000車位的汽車運輸船,并采用新型節能設計。此外,由于目前船價較低,加上看好該型船的市場前景,zodiac maritime agy.、ray shipping等國際主要船東也有意訂船。
相較于日本和歐洲船東,韓國的eukor和hyundai glovis兩大船東似乎對市場形勢的預判更加樂觀,今年均已有新訂單落實,這主要是基于對韓國汽車出口量將快速增加的預期。
前景看好
今年上半年,主要國家汽車出口量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推動了汽車海運市場的發展。日本汽車工業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248.8萬輛,同比增長35.2%,這標志著日本汽車制造業已從2011年3月地震災害帶來的生存危機中復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出口48.79萬輛,同比增長28%,4~6月連續3個月創歷史新高,其中,5月、6月出口均超過10萬輛。韓國知識經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韓國汽車出口170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向美國出口了20萬輛。
日本三大航運巨頭此前曾預測,除中、日、韓外,今年泰國、印度和歐洲等地的汽車出口量也將上升,他們這三家企業的運輸量更是有望達到1125萬輛,超過2007財年969萬輛的峰值。
面對全球汽車貿易復蘇的局面,挪威dnb nor銀行預測,2012年年底汽車運輸船的使用率將升至86%,2013年達到91%,2014年躍升至95%。2012年汽車運輸船的運量預計為2100萬輛,2013年和2014年將分別升至2300萬輛和2500萬輛。全球汽車貿易已進入復蘇軌道,必將給汽車運輸船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
船隊運力供需壓力不大,也促使汽車運輸船市場前景看好。截至今年8月初,全球汽車運輸船總量為734艘、352.5萬車位,手持訂單量為28艘、17.3萬車位,分別相當于船隊運力的3.8%和4.9%,比例較低。此外,汽車運輸船船隊規模增長緩慢,2003~2012年,以艘數計,年均增幅為4%;以車位計,年均增幅為6.3%。
在船價疲軟的大環境下,汽車運輸船建造價格有所下降,亦有望吸引部分船東訂造新船。2011年現代三湖重工獲得的6500車位汽車運輸船訂單價格為6700萬美元,而今年4月成交的該型船價格僅為6000萬美元。
不過,近期也有消息稱,日本三大航運巨頭考慮到日元匯率持續走高以及歐債危機持續影響等不利因素,認為汽車運輸船需求復蘇尚不明確,有可能將本應在2012財年落實的訂單推遲至2013財年。德國dvb銀行也對該型船市場表示了謹慎態度,認為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停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將影響汽車的消費量。上述擔憂不無道理,但比較而言,汽車運輸船市場仍有望先于其他船型市場復蘇。
競爭看熱
汽車運輸船較好的發展勢頭對中國船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的運輸需求旺盛;挑戰在于該型船建造市場被日、韓壟斷,中國大部分船企缺乏足夠的建造經驗。
運力不足但內需旺盛。目前,全球共有汽車運輸船船東104家,在排名前50位的船東中,日本有14家,中國7家,挪威6家,韓國3家。表面看,中國船東不少,但7家中國船東保有的運力不足8萬車位,而韓國3家船東中僅eukor和hyundai glovis 2家就擁有近20萬車位的運力。此外,中國船東擁有的多為1000車位以下的小型船,可從事遠洋運輸的僅為中國海運和中遠集團不到4萬車位的運力。由此可見,中國汽車運輸船船隊實力仍較弱。
但是,隨著汽車出口量不斷增加,中國汽車企業和航運企業對成立汽車運輸船船隊的呼聲越來越高。長期以來,中國生產的汽車主要依靠日、韓、歐船隊進行遠洋運輸。在近期舉行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船舶分會與汽車分會理事會會議上,東風、奇瑞、江淮、一汽、長城、宇通、華晨金杯、中通客車和江鈴等各大汽車生產商表示有意與中遠、中海等航運公司聯合成立汽車運輸船公司。而且,船市處于逆境,各大船企均在調結構、開發新船型,這也為中國發展汽車運輸船創造了有利條件。
實力薄弱須加速追趕。近年來,日、韓船企幾乎壟斷汽車運輸船的建造。在排名前50位的汽車運輸船建造企業中,日本有29家,比重占到58%。雖然從數量上看韓國和中國各有6家企業,均占12%,但在完工交付總量方面,中國遠不及韓國。據統計,中國目前涉足過汽車運輸船建造的企業僅為10家,依次為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浙江揚帆船舶集團魯家峙船廠、長航重工金陵船廠、stx大連造船有限公司、武漢南華黃岡江北造船有限公司、舟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旗下的川江船廠。
從2010年至今,全球簽約的39艘汽車運輸船訂單無一例外被日、韓船企包攬,其中,日本船企24艘,韓國15艘。日本方面,今治造船11艘、南日本造船6艘、新來島造船4艘、三菱重工3艘;韓國方面,現代重工、現代三湖重工和現代尾浦造船平分秋色。目前,中國造船企業沒有手持訂單。
同時,隨著汽車運輸船朝環保型、經濟型、大型化方向發展,各路強手開始在新船型的研發上進行&ldquo比拼&rdquo。2011年,川崎汽船提出了液化天然氣(lng)動力汽車運輸船設計方案。2012年年初,stx造船海洋在最新完工的6700車位汽車運輸船上安裝了太陽能系統,以滿足全船5%的電力需求,該公司還計劃進一步提高這一系統的效能,使其能夠滿足全船30%的電力需求。此外,商船三井與三菱重工聯合推出6400車位混合動力汽車運輸船,該船配備光伏發電裝置,可提供輔助驅動動力和電力,能夠減排4%的二氧化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計劃訂造新船的航運企業均對7000車位以上的大型船舶感興趣。面對這一形勢,中國船企應加大研發力度,切實抓住當前汽車運輸船市場的發展機遇。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