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8年第26批廢塑料進口批文的公示,“禁廢”的*年算是告一段落,雖然禁廢自2017下半年已經開始執行,但我們姑且將2018視為禁廢的*年,先給還“活”著的廢塑料朋友一個大大的贊!
這禁廢的一年著實讓很多大中小企業都措手不及,大企業紛紛跑到國外建廠、能力強的公司陸續在收購國外的回收企業,中性企業為了尋找貨源四處奔走,小企業、小作坊則被迫銷聲匿跡!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7——2018年廢塑料進口的情況: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2017年上半年廢塑料進口量達705.06萬噸,2018年整年進口7.60萬頓,僅占2017年廢塑料進口量的1.1%。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進口量一下子從幾百萬頓降至幾萬噸,
“這中間近700萬噸的廢塑料缺口該如何彌補?”
“進口的再生顆粒能否填補這個大坑?”
“中國該如何發展回收行業才能將“廢塑料”循環起來?”
這將是行業即將面臨的又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海關統計,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全國一般貿易項下進口再生塑料173萬噸,完稅價格98億,較2017年相比,增長較大。其他貿易項下進口再生塑料7萬噸,完稅價格是4.6億元。2018年再生塑料總體進口量比2017年增長近一倍。
據估算,今年再生塑料進口總量將超過200萬噸,2019年估計將達到400萬噸。2018年,我國進口料的缺口將在-700萬噸左右,倘若今年再生塑料顆粒進口量增長一倍約100萬噸,僅彌補進口料的1/6不到,言外之意,還有近萬多噸的缺口需要新料及國產料去彌補。
這是個看得見的商機
雖然2018年進口再生塑料總量遞增,但近五年,我國再生pe進口量一直呈現下滑趨勢。
自2013年2月份的綠籬行動之后,環保督查越來越嚴格,加之2015年-2016年國內塑料行情低迷,再生聚乙烯進口量快速下滑,僅僅兩年,再生pe進口量已經下滑至356.83萬噸,降幅達18.95%。隨后幾年,進口量以20%——30%的比率下滑。直至今年進口量跌至冰點。
據數據統計,2018年1——9月再生pe進口量在1.03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66.61萬噸,降幅高達99.39%。而國內聚乙烯再生顆粒回收市場也不濟。2018年1——10月國內再生聚乙烯回收量在242.77萬噸,較2017年減少17.84%。
目前,我國塑料市場供應壓力不凸顯,主要受限于下游需求。今年,下游廠商多受環保督查及禁塑令的影響,開工率與制品產量雙降,但后期國內塑料制品廠穩定經營,塑料市場供應壓力將逐漸凸顯,但上述近700萬噸的缺口也會全面爆發,因此大方向上塑料市場仍會出現供小于求現象,后期必須密切關注新增產能,做好宏觀調控。
所以大家不免擔憂,隨著越來越多的*對廢棄物關上大門,一場垃圾貿易戰將隨時爆發。
terra cycle*執行官湯姆 紹基(tom szaky)在談及東南亞地區采取的行動時說:“我們正處于一個民族主義時期,這些禁令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歐盟環境事務專員卡爾梅努 韋拉(karmenu vella)說:“從長期來看,這將被證明具有積極意義,因為我們需要更多地聚焦我們自己的回收能力。”
這得益于中國把洋垃圾拒之門外激起的漣漪才得以顯現。而這個改變正觸發發達*對垃圾處理場策劃一波新投資。既然中國不想再當全世界回收品的目的地,這個擔子就落在了每一個*的肩上。
來源:廢塑料新觀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